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CCS B 31 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 防控技术规程 2022 - 07 - 26 发布 2022 - 08 - 26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7/T 33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瓜菜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信阳市农业科 学院、正阳县兰青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驻马店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蔡县华陂镇农业农村 服务中心、平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平舆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正阳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正阳 县新阮店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正阳县汝南埠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正阳县傅寨乡社会事务服务中心、 上蔡县农业经营管理指导站、黄淮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艳、赵红星、王勇、游鑫、焦雪丽、张新成、段建修、尹川川、姜俊、孙联 合、董亚丽、关翠霞、马明、蒲海玲、郑有旺、吴晗、王梦扬、陈杰、刘政、刘军和。 I DB 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 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 类型和诊断、防控技术及药剂防 治等。 本文件适用于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传病害 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随病残体生活在土壤中,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侵害作物 而引起的病害。 3.2 土壤处理 为控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采用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于作物种植前处理耕作层土 壤的措施。 4 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利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等综合防控措施。 5 类型与诊断 5.1 土传病害类型 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疫病、菌核病、根结线虫等。 2 DB 4117/T 339—2022 5.2 土传病害诊断 见附表A。 6 防控技术 6.1 棚室清洁 前茬收获后, 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及杂草,并带到棚室外销毁或深埋。生长季节发现病残体及时清除, 进行销毁或深埋。 6.2 轮作 与其它作物(非茄果类蔬菜)进行轮换种植,可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 6.3 棚室消毒 6.3.1 高温闷棚 早春辣椒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在夏季7~8月高温季节结合整地,将土杂肥一并施入土内,灌 满水后盖好地膜并压实,密闭棚室及通风口30d左右,闷棚后通风换气。 6.3.2 土壤熏蒸 高温棚室休闲季节,清理残茬和病残体,然后土壤深翻30 cm, 保持土壤湿度40 %~60 %,3 d~5 d;将棉隆或碳酸氢铁或碎麦草和石灰氮(9:1),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用旋耕机旋耕混匀,搂平作畦; 立即覆盖地膜,四周密封,密闭棚室及通风口,中间拱起;浇水保持80 %以上的土壤湿度,持续10d~ l5d后揭膜放风7d~10d,期间松土1~2次,即可正常移栽。 6.4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多抗、适应性强的辣椒一代杂交品种。 6.5 种子处理 6.5.1 包衣 种子包衣后晾3h~5h直接播种。可用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进行包衣处理。 6.5.2 浸种 未包衣种子,先用清水浸泡20 min~30 min,再将种子放入55 ℃的温水中(不断搅拌15 min)或 0.1 %的高锰酸钾液浸泡10 min~15 min或10 %的磷酸三钠液浸泡15 min,待水温度降至35 ℃时停止搅 拌,继续浸泡3h~4h,捞出种子,将消毒过的种子用5 %氨基寡糖素水剂10倍液进行拌种后直接播种, 可预防病害发生。 6.6 育苗基质选用与消毒 6.6.1 基质选用 3 DB 4117/T 339—2022 选取育苗专用商业基质进行统一育苗,专用基质选取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规定;自制育苗基质, 基质配方按草炭:蛭石:珍珠岩=3:1:1。 6.6.2 基质消毒 自制育苗基质,按每立方米加入98 %的噁霉灵WP0.1 kg或50 %多菌灵WP 0.2 kg或70 %甲基硫菌灵 WP 0.1 kg或75 %的百菌清WP 0.2 kg处理基质,也可选用70 %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液或70 %的噁霉灵WP 3000倍液喷雾消毒,每立方米喷30L~45L,预防猝倒病与立枯病。 6.7 定植时处理 6.7.1 杀菌剂蘸根或灌根 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蘸根或灌根。如:30 %精甲•噁霉灵水剂、20 %吗胍•硫酸铜水剂、30 %霜霉•噁 霉灵水剂、2.4 %井冈霉素水剂等。 6.7.2 施用生物活性菌剂 2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成分100亿个/g)200 g〜250 g/667 m 等生物活性菌剂穴施,与土壤充分 混合均匀后进行移栽,禁止菌剂与辣椒根系直接接触;定植后于辣椒坐果期用稀释后的生物活性菌剂膜 下滴灌。 6.8 栽培管理 6.8.1 环境调控 根据不同类型土传病害的发病环境条件及适宜辣椒生长的环境条件,选择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度、 湿度、光照等生产环境进行调控,见表1。 表1 辣椒不同生育时期环境条件要求 生育时期 种子至萌发 播种至破土 适宜温度 25 ℃〜30 ℃ 昼温25 ℃〜28 ℃, 破土至子叶 夜温15 ℃〜20 ℃ 昼温20 ℃〜25 ℃, 展开 夜温12 ℃〜15 ℃ 子叶展开 昼温20 ℃〜28 ℃, 夜温12 ℃〜15 ℃ 水分 光照 种子内部吸水 未包衣种子 充分,外部潮湿 浸种前晒种 水分充足湿润 据情况而定 适当干燥 充足 气体 充足氧气 充足氧气 通风换气 适当干燥 8h〜12h充足光照 通风换气 不能过强或过弱 通风换气 定植至缓苗 适宜地温25 ℃左右 浇定植水 缓苗至发棵 适宜地温25 ℃左右 适当干燥 充足 通风换气 适当干燥 充足 通风换气 开花期 昼温20 ℃〜30 ℃, 夜温15 ℃〜18 ℃ 坐果期 夜温15 ℃〜18 ℃ 适当干燥 不能过强或过弱 通风换气 6.8.2 肥水调控 4 DB 4117/T 339—2022 浇水依据苗情和墒情。定植后6d~8d及时浇缓苗水。坐果前要防止苗徒长,水勿勤,水量勿大,使 2 苗健壮生长;开花坐果期应保持田间湿润。根据植株长势及时追肥,开发坐果后,每隔15d每667 m 施 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2-8-20)15 kg。 6.8.3 病虫害防治 药剂选择与使用应符合GB/T 8321.9、NY/T 393-2020中的相关规定。田间发病初期,根据不同病害 种类采取灌根等方法进行防治,见附表B。 6.8.4 植株管理 门椒采收后,应及时摘除门椒以下的腋芽和老、病、残叶。 7 适时采收 及时分批采收,减轻植株负担,以确保商品果品质,促进后期果实膨大。开花坐果后20d即可采收 第一批果,以后每隔7d左右采收一次。 5 DB 4117/T 339—2022 附 录 A (规范性) 设施辣椒土传病害的诊断 表A.1规定了设施辣椒土传病害的诊断。 表A.1 设施辣椒土传病害的诊断 类型 立枯病 病原 症状诊断 辅助诊断 苗期病害,危害根尖及根茎部皮层。受害后在茎基 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 高等真菌,胆子 部产生暗褐色 椭圆形病斑,高湿下病部产生淡褐色 20 ℃~24 ℃,温暖高 菌亚门立枯丝核 蛛丝状霉层;发病初期,病株晴天中午叶片萎焉, 湿型;主要借灌溉水传 菌 夜晚恢复正常,病斑扩大并凹陷,病斑绕茎 1 周后 播;播种过密、间苗不 茎基部呈蜂窝状干缩,最后枯死而不倒。 及时,湿度过大易发病。 苗期病害,危害根尖及根茎部皮层。发病初期,子 猝倒病 低等真菌,鞭毛 叶展开后在近地表胚轴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 菌亚门腐霉菌 斑,很快呈黄褐色;病斑绕茎 1 周后,病部缢缩呈 线状,幼苗突然猝倒,最后病斑呈褐色。 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 15 ℃~16 ℃,低温高 湿型;主要借灌溉水传 播:播种过密,苗不及 时,低温高湿易发病。 根部病害,危害根部和茎基部。幼苗染病,主根上 部皮层和茎基都呈浅竭色水渍状,后变深褐色,很 快猝倒死亡。3~4 片真叶期,顶部叶片向上翻卷, 似缺水状,最后粹倒死亡;生长期染病,主根上部 根腐病 子囊菌亚门腐皮 皮层和茎基部呈浅竭色水渍状,后逐渐变成深褐色 镰孢菌 腐烂,须根较少,极易从感病部位折断。湿度大时, 根、茎基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状物或霉层,病部不 溢缩,维管束褐变。病裂处无胶状物溢出(区别枯菱 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 24 ℃~32 ℃.高温高湿 型:病菌从根部侵入,借 风雨活灌溉水传播:土壤 黏重、高温高湿易发病。 病);结果期发病,病株矮小,茎叶褪绿,须根少。 严重时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枯落。最后植株萎蔫枯死。 幼苗染病,幼苗来出土即腐烂或出土后不久顶端出 现缺水状,叶片颜色变浅萎蔫,茎基部变褐溢缩, 最后枯死,维管束变黄:成株期染病。发病初期叶片 枯萎病 子囊菌亚门尖镰 自基部向前逐渐萎蔫。中午明显早晚恢复,3 d~6 d 孢菌 后整株枯萎,不再恢复正常,部分叶片变褐色或出 现褐色坏死斑,茎基部缢缩。湖湿下病斑表面可见 少量白色至近粉红色霉层。须根很少,根或茎蔓维 有发病中心,发病适温 25 ℃~30 ℃,温暧湿 润型:借土壤传播:酸性 土、连作、地势低洼、 排水不良等易发病。 管束变黄至褐色。 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 根部病害,危害根部。须根或侧根发病,病根上产 线虫生长适温 25 ℃~ 生浅黄色至黄褐色、大小不一的瘤状根结。根结形 30 ℃;借农事操作、流 成多时,地上生长不良,叶色褪绿,坐果小儿少, 水等传播;连作地易发 晴天中午地上部分萎蔫或枯黄,最后枯死。 病。 B 6 DB 4117/T 339—2022 附 录 B (规范性) 设施辣椒土传病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表B.1规定了设施辣椒土传病害常用农药与使用方法。 表B.1

pdf文档 DB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第 1 页 DB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第 2 页 DB4117-T 339-2022 设施辣椒生产土传病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驻马店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8 10:14:1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