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行业主管部门 室外田径场地面层合成材料技术要求 140. DB11/T 308-2005 141. DB11/T 309-2021 社区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142. DB11/T 310-2021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143. DB11/T 311.1-201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 144. DB11/T 311.2-2008 北京市体育局 145. DB11/T 316-2015 146. DB11/ 318-2005 147. DB11/T 320-2017 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元属性与值域代码 148. DB11/T 321-2021 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和检验方法 北京市商务局 部分:土建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 2 部分:设备安装工程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限 值及测量方法(遥测法) 备注 委员会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 委员会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1)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NY/T 395—2000”更新为 “NY/T 395-2012”; 149.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 术规范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2)将正文 4.2.4.2 中的“按照 NY/T 395—2000 中 4.4.3.2.2 农田土壤混合样采集方法规定内容执行”更 新为“按照 NY/T 395-2012 中 4.4.3.2.1 混合样采集方 法规定内容执行” 14 ICS 13.020.30 Z 51 备案号:29583-2011 北 DB1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325—2010 代替 DB11/T 325—2005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 与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vegetable-producing bases 2010-12-28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04-01 实施 发布 DB11/T 325—201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并废止 DB11/T 325—2005《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 本标准与 DB11/T 325—200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细化调查内容; —— 调整环境质量监测内容; —— 删除农田大气监测的部分内容; ——增加评价指标分类。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部农业环境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锁、欧阳喜辉、董文光、刘晓霞、张国光。 I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评价报告的基 本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5—2000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2000 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 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了解和掌握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状况,为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3.2 调查方法和内容 3.2.1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法和现场调查法。 3.2.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如下: 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状况、土壤状况等。 2) 社会环境概况:基地周边工矿企业分布、灌溉条件、基地生产情况等。 3) 工农业污染情况:工矿污染源分布及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情况,基地农药、肥料、农膜等农 业投入品使用情况。 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情况与污染防治措施等。 4 环境质量监测 4.1 农田灌溉水水质 4.1.1 布点原则 监测点的布设应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重点监测可能对基地造成污染的水源(系)。 4.1.2 布点数量 布点数量按以下要求执行: 1) 采用地下水灌溉,水质相对稳定的同一水源,布设 1~3 个采样点;若不同水源(系)则每个 水源增加 1 个采样点。 2) 采用地表水灌溉,在每个入水口布设 1 个样点。 1 DB11/T 325—2010 4.1.3 采样时间 在蔬菜生长季内采样 1 次,如灌溉水源发生变化应增加采样次数。 4.1.4 农田灌溉水采样和处理方法 按照 NY/T 396—2000 中 4.4 样品采集技术和 4.7 样品的保存中规定内容执行。 4.2 农田土壤 4.2.1 布点原则 农田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应具有代表性。根据基地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划分监测单元,重点监测可能 造成污染的最不利的地块。 4.2.2 布点数量 4.2.2.1 露地蔬菜 面积在 60hm2 以内,布设不少于 3 个采样点;面积在 60hm2~120 hm2 范围内,布设不少于 5 个采 样点;面积在 120 hm2~300 hm2 范围内,布设不少于 7 个采样点;面积在 300 hm2 以上,应适当增加监 测点位。种植地块相对分散的,亦应增加采样点数。 4.2.2.2 设施蔬菜 面积在 30 hm2 以内,布设不少于 3 个采样点;面积在 30 hm2~60hm2 范围内,布设不少于 5 个采 样点;面积在 60hm2~120 hm2 范围内,布设不少于 7 个采样点;面积在 120 hm2 以上,应适当增加监 测点位;栽培品种较多,管理措施和水平差异大,亦应增加采样点数。 4.2.3 采样时间及频次 农田土壤宜安排在蔬菜生长期内或播种前采样,采样 1 次。如土壤环境发生变化,应重新采样监测。 4.2.4 采样及样品处理方法 4.2.4.1 农田土壤采样和处理方法 农田土壤样品是指在采样点周围采集的若干分点均匀混合样。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应根据采样方 法、采样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差异性大小而定,分点宜在 5~10 个左右。 4.2.4.2 样品采集 按照 NY/T 395—2000 中 4.4.3.2.2 农田土壤混合样采集方法规定内容执行。 4.2.4.3 采样深度及采样量 采样深度:一般蔬菜,土壤采样深度为 0cm~20cm;深根蔬菜,土壤采样深度为 0cm~40cm。 采样量:各分点混合后,采集 1kg 的混合样。 4.3 农田大气 依据基地环境现状调查分析结论,确定是否进行农田大气质量监测。如需实施监测,按照NY/T 397 有关规定执行。 4.4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 DB11/T 325—2010 4.4.1 监测项目 蔬菜生产基地的农田灌溉水、农田土壤、农田大气监测项目,根据评价的目的和需要确定。 4.4.2 分析方法 根据监测要求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 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 评价指标分类 根据环境要素中污染因子的毒理学特征和生物吸收、富集能力,将产地环境条件标准中的项目分为 严格控制指标和一般控制指标两类,表1中所列项目为严格控制指标,其他项目为一般控制指标。 表1 严格控制指标 类 别 农田灌溉水 指 标 铅、镉、汞、砷、氟化物、六价铬 农田土壤 铅、镉、汞、砷、铬 农田大气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 5.2 评价依据 根据不同监测评价目的而选用相应标准作为评价依据。 5.3 评价步骤与方法 5.3.1 评价步骤 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以下三步进行: 1) 进行严格控制指标单项污染指数评价。严格控制指标有超标,判定为不合格,不进行一般指标评 价;严格控制指标未超标,继续进行一般控制指标评价; 2) 进行一般指标单项污染指数评价。一般控制指标未超标,不再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一般控制 指标有超标,需继续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3) 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5.3.2 评价方法 5.3.2.1 单项污染指数法 环境中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i)按公式(1)计算,当 Pi≤1 时,未超标;当 Pi>1 时,超标。 Pi = Ci …………………………………………………(1) Si 式中: Pi—环境中污染物 i 的污染指数; Ci—环境中 i 污染物的实测值; Si—环境中 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 5.3.2.2 综合污染指数法 农田灌溉水和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按公式(2)计算,当P综≤1,判定为合格;P综>1,判定为不 合格;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按公式(3)计算,当I上≤1,判定为合格;I上>1,判定为不合格。 3 DB11/T 325—2010 ( P综 = Ci 2 C ) max + ( i ) 2ave Si Si .............................(2) 2 式中: P 综—综合污染指数; (Ci/Si)max—土壤(农田灌溉水)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最大值; (Ci/Si)ave—土壤(农田灌溉水)污染物中污染指数的平均值。 I上 = (max( C1 C2 Ck 1 k Ci , ... ). .∑ ………………………(3) S1 S2 Sk K i=1 Si 式中: I 上—空气质量指数, Ci/Si—环境空气中各污染物污染指数。 6 评价报告的基本内容 6.1 前言 包括评价任务的来源、基地基本情况、产品概述、生产情况(面积、产量等) 。 6.2 产地自然环境状况 包括基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主要污染源等。 6.3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农药、肥料、农膜的使用以及田间管理档案记录。 6.4 产地环境质量监测 6.4.1 布点原则和方法及采样方法。 6.4.2 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6.4.3 分析测定结果。 6.5 产地环境现状评价 包括评价采用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与分析。 6.6 结论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和要求做出相应的评价结论。 6.7 附件 包括产地位置图和布点图。 4

pdf文档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325-2010 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2:42:4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