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120.10 C 10 备案号: 北 DB1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239—2015 药品信息代码规范 Drug Information Coding System Specification 2O15 - 09 - 23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 01 - 01 实施 发 布 DB11/T 1239—2015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化学药品信息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 ..................................................... 1 4 中成药信息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药品分类与代码 .................................................. 4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药品盐类衍生物和复方制剂代码 ................................... 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药品剂型代码 ................................................... 16 参考文献............................................................................. 18 I DB11/T 1239—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 服务中心、北京海虹药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中、谷水、王晖、张世红、李德娟、岳小林、黄高平、梁丹、周丹、关柏 芳、耿小军、房薇、单既桢、顾晓晖、史森、刘会霞、孙凤英、李富良。 II DB11/T 1239—2015 药品信息代码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药品和中成药信息代码结构与编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相关单位开展药品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YY 0252—1997 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 3 化学药品信息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 3.1 代码结构 本标准采用层次码,代码分为九个层次,各层分别命名为化学药品标识、药品大类、药品小类、通 用名、药品结构衍生物、盐类衍生物和复方制剂、药品剂型、制剂规格、包装规格。代码结构见图1。 40 ×× ×× ×× ×× ×× ×××× ×× ×× 第九层:包装规格 第八层:制剂规格 第七层:药品剂型 第六层:盐类衍生物和复方制剂 第五层:药品结构衍生物 第四层:通用名 第三层:药品小类 第二层:药品大类 第一层:化学药品标识 图1 化学药品信息代码结构 3.2 编码方法 3.2.1 代码为 9 层 20 位结构,用十进制数表示。其中第七层用 4 位数字表示,其余代码层均用 2 位数 字表示。 1 DB11/T 1239—2015 3.2.2 第一层,化学药品标识应按 YY0252—1997 中规定的化学药品标识码,为 40。 3.2.3 第二层,药品大类按照 YY0252—1997 中规定的化学药品分类执行。详见附录表 A.1。 3.2.4 第三层,药品小类按照 YY0252—1997 中规定的化学药品分类执行,并对其进行了扩充。按药品 大类分别进行二级划分,取值范围为 01~99。详见附录表 A.1。 3.2.5 第四层,通用名。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3.2.6 第五层,药品结构衍生物。非结构衍生物用 01 表示,结构衍生物取值范围为 02~99,按先后 顺序赋码。 3.2.7 第六层,盐类衍生物和复方制剂。取值范围为 01~99,其中 01~50 为盐类衍生物代码区段, 51~98 为复方制剂代码区段。详见附录表 B.1。 3.2.8 第七层,药品剂型。用 4 位数字表示。详见附录表 C.1。 3.2.9 第八层,制剂规格。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3.2.10 第九层,包装规格。用于区分不同药品包装。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示例: 根据化学药品编码方法,注射用青霉素钠[粉针剂,0.12g(20万IU)x1]的代码为“40 01 01 01 01 31 1502 01 01”。 第一层40,代表化学药品;第二层01,代表药品大类(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依据附录表A.1;第三层01,代表药 品小类(青霉素类抗生素),依据附录表A.1;第四层01,代表通用名(青霉素);第五层01,代表药品结构衍生物(非 衍生物);第六层31,代表盐类衍生物(钠盐),依据附录表B.1;第七层1502,代表药品剂型(粉针剂),依据附录表 C.1;第八层01,代表制剂规格(0.12g(20万IU)/支);第九层01,代表包装规格(1支)。 4 中成药信息代码结构和编码方法 4.1 代码结构 本标准采用层次码,代码分为九个层次,各层分别命名为中成药标识、药品大类、药品小类、药品 主要成分、药品次要成分、产地小儿及复方制剂、药品剂型、制剂规格、包装规格。代码结构见图2。 42 ×× ×× ×× ×× ×× ×××× ×× ×× 第九层:包装规格 第八层:制剂规格 第七层:药品剂型 第六层:制剂识别 第五层:药品次要成分 第四层:药品主要成分 第三层:药品小类 第二层:药品大类 第一层:中成药标识 图2 中成药信息代码结构 2 DB11/T 1239—2015 4.2 编码方法 4.2.1 代码为 9 层 20 位结构,用十进制数表示。其中第七层用 4 位数字表示,其余代码层均用 2 位数 字表示。 4.2.2 第一层,中成药标识。用 42 表示。 4.2.3 第二层和第三层,药品大类和小类。按其功效属性进行分类。药品大类取值范围为 31~59,其 中 59 为其他类。药品小类是按药品大类分别进行二级划分,取值范围为 01~99。详见附录表 A.2。 4.2.4 第四层和第五层,药品的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主要成分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次要成分是在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二级划分,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4.2.5 第六层,制剂识别。本层分为二个代码区段,取值范围为 51~98,其中 61(维药)、62(藏药)、 63(苗药)、64(蒙药)为民族药代码区段;其他代码为复方制剂代码区段。当药品同时体现出民族药 和复方制剂两个属性时,以民族药为主。 4.2.6 第七层,药品剂型。用 4 位数字表示。详见附录表 C.1。 4.2.7 第八层,制剂规格。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4.2.8 第九层,包装规格。用于区分不同药品包装。取值范围为 01~99,按先后顺序赋码。 示例: 根据中成药编码方法,复方丹参滴丸[滴丸,25mgx100]的代码为“42 41 01 05 03 51 2002 01 01”。 第一层42,代表中成药;第二层41,代表药品大类(理血药),依据附录表A.2;第三层01,代表药品小类(活血祛 瘀),依据附录表A.2;第四层05,代表药品主要成分(丹参);第五层03,药品次要成分(三七);第六层51,代表制剂 识别(复方);第七层2002,代表药品剂型(滴丸),依据附录表C.1;第八层01,代表制剂规格(25mg/丸);第九层 01,代表包装规格(100丸)。 3 DB11/T 1239—2015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药品分类与代码 表A.1给出了化学药品的大类和小类的代码与名称。表A.2给出了中成药的大类和小类的代码与名 称。 表A.1 化学药品分类与代码表 药品大类 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 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物 抗寄生虫病药物 4 代码(第二层) 01 02 03 药品小类 代码(第三层) 青霉素类抗生素 0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0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03 酰胺醇类抗生素 04 四环素类抗生素 05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06 多肽类抗生素 07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08 林可胺类抗生素 09 利福霉素类抗生素 10 多烯类抗生素 11 其它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99 磺胺类药及其增效剂 01 喹诺酮类药 02 抗结核类药 03 抗真菌类药 04 抗病毒类药 05 抗螺旋体类药 06 天然来源抗感染药 07 硝基呋喃类药 08 消毒防腐药 09 麻风分支杆菌类药 10 硝基咪唑类药 11 其它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 99 抗吸虫病药 01 抗疟药 02 驱肠虫药 03 抗丝虫病药 04 抗阿米巴及抗滴虫药 05 抗利什曼原虫病药 06 其它抗寄生虫病药 99 DB11/T 1239—2015 表 A.1(续) 药品大类 解热镇痛药物 麻醉用药物 维生素类与矿物质类药物 酶类及其它生化药物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类药物 调节免疫功能药物 抗肿瘤药物 药品小类 代码(第二层) 04 05 06 07 08 09 10 代码(第三层) 解热止痛药 01 镇痛药 02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03 抗痛风药 04 抗偏头痛药 05 其它解热镇痛药 99 全身麻醉药 01 局部麻醉药 02 麻醉辅助药 03 其它麻醉用药 99 维生素 AD 属 01 维生素 B 属 02 维生素 C 属及其它属 03
DB11-T 1239-2015 药品信息代码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19:1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