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982732.1
(22)申请日 2022.07.29
(73)专利权人 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研究
院呼伦贝尔分院
地址 021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 贝尔市海
拉尔区莫日格勒 河大街19号
(72)发明人 陈宝 张晨 王俊来 王慧
刘士琦
(74)专利代理 机构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249
专利代理师 徐激波
(51)Int.Cl.
F28D 15/02(2006.01)
H05K 7/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
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涉及热管技术领域, 包
括安装板, 安装板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连接槽,
安装板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位板, 多个侧位
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 多个侧位板位于定
位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 本实用新型,
通过在连接箱的顶部安装其他化工设备时, 连接
箱整体受力, 使散热片和 隔热板下行, 在支撑弹
簧收缩后, 使热管管壳的顶端下移, 使热管管壳
的顶端底部接触导热板, 经导热板和导热槽连
接, 将热量导向散热片, 通过热管管壳底端顶部
的限位槽和隔热板底部的按压板连接, 对热管管
壳的底端限位, 避免热管管壳的底端在使用中脱
离排列槽, 造成偏移影响 设备的导热效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17785925 U
2022.11.11
CN 217785925 U
1.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包括安装板(1),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安装板(1)的下表面中部开设有连接槽(2), 所述安装板(1)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侧位板
(3), 多个所述侧位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4), 多个所述侧位板(3)位于定位杆(4)
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 多个所述支撑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隔热板(6), 多个
所述定位杆(4)的顶端贯穿隔热板(6)的一侧, 所述隔热板(6)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散
热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散热片(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8), 所述连接箱(8)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定位孔
(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连接箱(8)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 孔(20), 所述连接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密封 板(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
所述通孔(20)的内部 贴合连接有 热管管壳(12), 所述密封板(10)的内部底端位于热管管壳
(12)的顶部贴合连接有腰 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
所述热管管壳(12)的内部 设有多孔流道(13), 多个所述多孔流道(13)的内壁对称设有和多
孔流道(13)轴向长度相同的内嵌槽体(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多个
所述通孔(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15), 所述散热片(7)的顶部对称开设有导热槽
(16), 多个所述 导热槽(16)的内部和导热板(15)的底部贴合连接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安装板(1)的顶部两侧对称开设有排列槽(19), 多个所述排列槽(19)的内部和热管管壳
(12)的底端贴合连接, 多个所述热 管管壳(12)的底端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隔热板(6)的底部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按压板(18), 多个所述按压板(18)的底部和热管管
壳(12)的顶部的限位槽(17)贴合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85925 U
2基于热管 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 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是涉及 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
应力平衡装置 。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微电子产品技术快速发展, 电子设备的功率急剧增加, 而物理尺寸越
来越小, 由高热流密度引发的产品失效问题日益严重,具有高导热率、 高可靠性、 热响应快、
无需额外电力驱动等特点的热管成为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 散热难题的理想选择,热管的传
热性能主要由毛细吸液芯结构决定, 目前常用的热管吸液芯结构通常由单一形式的丝网、
烧结粉末、 沟槽组成,其中, 丝网型吸液芯由于工艺重复性差、 不能适应管道弯曲的情况, 以
逐渐被其它形式吸液芯取代,烧 结型吸液芯有较高的毛细压力, 传热量较大, 但因其渗透率
较差, 存在毛细压力提高的同时液体回流阻力增大 的矛盾, 使得热管 的轴向传热能力受到
限制。
[000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 CN201610566396.5中公开有一种基于MEMS技术的集
成微热管散热, 包括散热腔体、 吸热腔体、 循环管道和散热工质, 所述散热腔体和所述吸热
腔体内均设有内部微流道结构, 所述循环管道位于散热腔体、 吸热腔体中间并与散热腔体
中的内部微流道结构、 吸热腔 体中的内部微流道结构连通, 从而实现散热腔 体、 吸热腔 体之
间的连通。 该基于MEMS技术的集 成微热管散热, 在热管化工中使用时, 制冷液 受热升温蒸发
后, 冷凝端的导热效果差不能及时冷凝时, 造成 内部管体局部过热, 不能保持壁面的足够润
湿, 导致产生热斑、 局部干燥而引起的局部结垢, 进而使内壁受力不平衡, 影响设备的受力
稳定。
[0004]因此, 提出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
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一)解决的技 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为了解决基于MEMS技术的集成微热管散热, 在热管化工
中使用时, 制冷液 受热升温蒸发后, 冷凝端的导热效果差不能及时冷凝时, 造成内部管体局
部过热, 不能保持壁面的足够润湿, 导致产生热斑、 局部干燥而引起的局部结垢, 进而使内
壁受力不平衡, 影响设备 的受力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
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 术方案:
[0009]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包括安装板, 所述安装板 的下表
面中部开设有连接槽, 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对称 固定连接有侧 位板, 多个所述侧 位板的顶部
固定连接有定位杆, 多个所述侧位板位于定位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 多个所述支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7785925 U
3
专利 基于热管技术的化工系统热应力平衡装置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9 09:13: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