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040 B 65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anting Kandelia obovata 2016 - 12 - 30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4 - 01 实施 发 布 DB35/T 1619—2016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容器育苗 .......................................................................... 1 5 规划设计 .......................................................................... 3 6 人工造林 .......................................................................... 4 7 未成林管护 ........................................................................ 5 8 检查验收 .......................................................................... 6 9 建档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秋茄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秋茄常见有害生物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 9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秋茄造林检查验收一览表 ......................................... 10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秋茄造林档案卡 ................................................. 11 参考文献 ............................................................................ 13 I DB35/T 1619—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泉州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省林业科学 研究院、泉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省宁德市林业 局、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泉州桐青红树林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陈金章、纪剑锋、聂森、丁珌、乐通潮、钟景辉、章斌、林文波、陈锦江、吴 秋城、赖兴凯、黄冠闽、张丽烟、吴明钦。 II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秋茄(Kandelia obovata)造林的术语和定义、容器育苗、规划设计、人工造林、未 成林管护、检查验收、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福建沿海滩涂秋茄的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1-1985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1938-2011 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秋茄 红树科秋茄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 m~8 m,是一种红树植物。种子常于果实未离母树前即萌发, 胚轴细长。生于海湾淤泥冲积深厚的泥滩,在一定立地条件上,常组成单优势群落,耐水淹,支柱根发 达,生长速度中等。为防风、防浪、护堤的海岸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及盐土指示植物。 3.2 胚轴 “胚轴”亦称“下胚轴”,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植物种子向上生长根与茎的连接部分,为 子叶着生点与胚根之间的轴体。种子萌发后,由子叶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 根之间的部分,称为“下胚轴”。 注:本规程中直接用于育苗的,称“胚轴”;用于插植造林的,称“胚轴苗”。 3.3 潮间带 平均大潮高潮线到平均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从海洋向陆地方向延展,依次可分为低潮滩带、中 潮滩带、高潮滩带。 4 4.1 容器育苗 胚轴采集 采集健壮、无病虫害成熟母树上饱满、顶芽完整的胚轴。采集时间4月至6月。 1 DB35/T 1619—2016 4.2 胚轴贮藏 采用沙埋方式贮藏,或在6 ℃~8 ℃低温保湿条件下贮藏,防止曝晒。贮藏时间不超过7天。 4.3 圃地选择 选择近岸盐度低、风浪小、潮水能正常浸淹的中高、高潮滩带;或选择红树林内缘林中空地;或在 海滩附近选择海水、淡水可控排、灌,交通方便的地点。 4.4 苗床制作 清理平整圃地,清除杂草与海漂垃圾。苗床宽1 m,边上开沟:长30 m~50 m,沟深30 cm。圃地外 缘围网,即外缘每隔2 m插上一根长3 m~4 m的竹竿,并用防蟹尼龙网围成局部可开合的闭合围网,网 高100 cm~150 cm。 4.5 基质配制 80%滩涂海泥、19%细沙土与1%过磷酸钙均匀混合,或99%滩涂海泥与1%过磷酸钙均匀混合。 4.6 容器袋规格 小苗选用袋壁打孔的聚乙烯薄膜袋,高15 cm~20 cm,直径10 cm~16 cm;培育大苗的,根据培育 苗木的规格选择容器袋。 4.7 装袋 将基质装入容器袋,离袋口1 cm为宜;将装好基质的容器袋排列入苗床。 4.8 消毒 采用0.1%~0.2%高锰酸钾浸泡胚轴24 h,进行杀菌除虫,取出后用清水洗净。 4.9 插植 在4月至6月,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将胚轴垂直插植入容器袋,每袋1株,深度为胚轴长的1/3~ 1/2,插后轻轻压实基质。 4.10 苗期管理 4.10.1 浇水 在小潮时的炎热干燥天气,根据幼苗大小和气温高低浇灌半咸水或淡水。 4.10.2 施肥 插植后施肥2~3次,第一次在插植30天左右,选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水的混合溶液进行喷施,比 例 0.5︰0.5︰99,每间隔15天喷一次。 4.10.3 有害生物防治 苗圃有害生物主要是滩涂蟹类。用青菜叶或切碎的甘薯加入0.1%敌百虫配成毒饵,或用炒香的米糠 15 kg~25 kg,加90%晶体敌百虫100 g,加适量水拌匀做成毒饵,搓成黄豆大小颗粒,于退潮后投放于 洞穴口处诱杀。 2 DB35/T 1619—2016 4.11 苗木出圃 4.11.1 苗木调查 按照GB 6001-1985要求调查。 4.11.2 苗木分级 容器苗按高度进行分级,分为Ⅰ级苗和Ⅱ级苗。苗木高度用钢卷尺或标记竹尺量测,高度为子叶着 生点的位置到苗木梢部的长度,误差限±10%。容器苗质量分级指标见表1。 表1 区域 苗木类型 容器苗质量分级指标表 苗龄 Ⅰ级苗 Ⅱ级苗 苗高 cm 苗高 cm 漳州、厦门地区 容器苗 1 年生苗 ≥ 33.5 ≥ 30.0 泉州、莆田、福州地区 容器苗 1 年生苗 ≥ 30.0 ≥ 25.0 宁德地区 容器苗 1 年生苗 ≥ 25.0 ≥ 22.5 4.11.3 苗木检测 苗木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的根团,容器不破碎,苗木长势好,苗干通直,色泽正常,充分木质化, 无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 4.11.4 起苗 选择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起苗,并做好苗木质量检验、分级和包装。 4.11.5 运输 做好防止机械损伤、风吹、曝晒等保护措施。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4 h。 5 规划设计 5.1 造林地选择 选择平均海面以上潮间带的中潮滩带和高潮滩带,滩涂海泥盐度为1.0‰~15.0‰之间,海水盐度 为5.0‰~20.0‰之间。 5.2 作业设计 5.2.1 造林地调查 调查造林地的土壤情况、立地条件、土壤盐度、海水盐度、海水流速、植被状况等环境因子。 5.2.2 设计内容 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时间、造林地点、经纬度、潮滩带(潮位)、面积,林地清理、林地 整地、造林计划、造林苗木、未成林管护、检查验收、投资概算、有关设计表格、图示等。 3 DB35/T 1619—2016 5.2.3 设计格式 秋茄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格式见本规程附录A。 6 人工造林 6.1 林地清理 造林前,清理鱼网、漂浮杂物、海生动物硬质残骸及互花米草等。 6.2 林地整地 平整潮滩,局部过低的地段就近用海泥回填,每隔50 m设置一条宽100 cm、深50 cm的小潮沟,每 隔200 m设置一条宽200 cm、深100 cm的大潮沟。 6.3 造林 造林分为纯林营造和混交林营造。 6.3.1 纯林营造 6.3.1.1 造林密度 采用窄行成畦种植法配置,株行距(50 cm~100 cm)×(50 cm~100 cm),每隔5~10行留一条 200 cm宽管理通道。 6.3.1.2 胚轴苗造林 6.3.1.2.1 苗木分级 胚轴苗采集与贮藏,执行4.1、4.2规定。胚轴苗按长度进行分级,分为Ⅰ级苗和Ⅱ级苗。长度用钢 卷尺或标记竹尺量测,即胚轴自顶端到子叶着生点的长度,误差限±10 %。胚轴苗质量分级指标见表2。 表2 胚轴苗质量分级指标表 Ⅰ级苗 Ⅱ级苗 长度 cm 长度

pdf文档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619-2016 秋茄造林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0:33:0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