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 B 65 DB11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woody plants 2017 - 10 - 01 实施 2017 - 06 - 29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430—2017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分级 ................................................................ 2 5 基本要求............................................................................ 2 6 勘测与评估.......................................................................... 2 7 防护措施............................................................................ 3 8 检测、管理与维护.................................................................... 5 参考文献.............................................................................. 7 I DB11/T 1430—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北京万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波、夏鹏超、黄三祥、李荣桓、施海、赵耀荣。 II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雷电防护的分级、基本要求、勘测与评估、防护措施、检测、管理与维护等 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改造及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与维护。 古树后备资源和其它具有保护价值的树木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 231 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9663、GB/T 21431、GB 500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 ancient woody plants 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3.2 名木 famous woody plants 珍贵、稀有的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3.3 古树后备资源 ancient woody plants resource 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 3.4 雷击灾害区域lightning disaster area 雷电直击所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力所波及的范围。 3.5 土壤电阻率earth resistivity 1 DB11/T 1430—2017 表征土壤导电性能的参数,它的值等于单位立方体土壤相对两面间测得的电阻,通常用ρ表示,单 位是Ω•m 。 3.6 四至距离 four boundaries distance 被保护对象与其四周邻近建(构)筑物、道路等标志物之间的直线距离。 4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分级 4.1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级别分两级:一级雷电防护和二级雷电防护。 4.2 对下列古树名木应进行一级雷电防护: a) b) c) d) 处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中孤立高耸的; 生长在河、湖、池塘边或相对潮湿地域的; 曾遭受过雷击的雷击灾害区域内的; 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 4.3 除 4.2 条款规定以外的古树名木应进行二级雷电防护。 5 基本要求 5.1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前,应对古树名木进行勘测与评估。 5.2 古树名木的雷电防护措施应以安装外部防雷装置为主。 5.3 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保证其具有可逆性和可调节性。 5.4 防雷装置的造型、色彩宜与古树名木的周围景观相协调。 5.5 安装固定防雷装置时,不应在古树名木的枝干上打孔,接地装置不应损伤古树名木根系,施工过 程中应避免伤及被保护对象。 5.6 对同一区域内不同雷电防护级别的古树名木进行综合雷电防护设计时,应采用一级雷电防护级别。 5.7 雷电防护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应经专家组论证同意后,方可实施。 5.8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工程竣工验收,应由管护责任单位(人)聘请具有雷电防护检测资质的机构进 行。 6 勘测与评估 6.1 现场勘测 6.1.1 勘测内容 6.1.1.1 古树名木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电阻率、气候特征、环境等条件、雷电活动 情况和雷击历史。 2 DB11/T 1430—2017 6.1.1.2 古树名木的种类、级别、编号、树高、干径、冠幅、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支干及主干状况。 单株古树名木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四至距离及相对高度、地下管线分布;群株古树的占地总面积、古 树名木间距、周边环境等。 6.1.1.3 雷雨季节古树名木所在区域的人员数量、人员活动范围及管护责任单位(人员)的相关要求 等。 6.1.2 勘测要求 6.1.2.1 现场勘测应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勘测记录。 6.1.2.2 群株古树名木应编写综合雷电防护勘测报告,内容包括:工程对象现状及环境的文字表述、 数据记录、现状照片及必要的图纸等。 6.2 风险评估 6.2.1 雷击风险评估前应核查现场勘测资料。气象资料应由气象部门提供;树木生长状况等资料应由 管护责任单位(人)提供。 6.2.2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工程的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a) b) c) d) e) f) 古树名木生长(包括枝、干、叶、根)的潜在影响; 古树名木主干或支干的承载能力; 防雷装置的材料、重量及安装工艺对古树名木生长、景观和环境的影响; 防雷装置材料的安全、环保性能; 防雷装置的可逆性; 防雷装置的可调节性。 6.2.3 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应符合古树名木保护、防火安全等相关要求。 7 防护措施 7.1 接闪器 7.1.1 设计要求 7.1.1.1 古树名木应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保护范围采用 GB 50057—2010 规定的滚球法计算。滚 球半径应符合表 1 的要求。 表1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分级与滚球半径对应表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分级 一级雷电防护 二级雷电防护 滚球半径(m) 45 60 7.1.1.2 接闪器宜安装在古树名木周围的独立避雷杆(塔)上,也可安装在古树名木周边可利用的物 体或古树名木主干(枝)上。 7.1.1.3 接闪器直接安装在古树名木主干(枝)上的,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接闪器保护范围宜覆盖整个树冠,单支接闪器保护范围不能覆盖整个树冠时,应设置多支接闪 器; 3 DB11/T 1430—2017 b) 接闪器的卡固装置不应少于 2 组,间距不大于 1m; c) 接闪器的卡固装置与主干环形抱箍时,抱箍应具有可调节性,调节幅度不小于 50mm,卡固装 置与接闪器间、抱箍与树皮间应垫橡胶绝缘材料; 2 d) 接闪器支撑宜采用轻型材料,抗风压能力宜大于 27kN/m (八级风)。 7.1.1.4 接闪器的规格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2 要求。 7.1.1.5 避雷杆(塔)宜参照《防雷与接地安装》(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D501-1~4)。 7.1.1.6 当被保护古树名木周围 5m 范围内有等高或不大于古树名木高度 1.5 倍的金属构筑物,或金属 构筑物距树冠边缘不足 2m 时,应按 GB 50057—2010 中的第 4 章规定对可利用的金属构筑物采取直击雷 防护措施,使其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之内。 7.1.2 施工要求 7.1.2.1 有明显主干或粗壮主支干且生长正常的古树名木,可在主干或主支干上安装接闪器。 7.1.2.2 树上安装的接闪器,宜采用抱箍固定,通过调整抱箍的支撑臂长度,确保接闪器处于竖直状 态。 7.2 引下线 7.2.1 设计要求 7.2.1.1 引下线材料、规格的选择应符合 GB 50057—2010 中 5.3 要求,宜采用塑铜绞线。 7.2.1.2 单株古树名木安装多支接闪器的,可共用 1 根引下线,以线路最短、弯路最少为宜。 7.2.1.3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10Ω。 7.2.1.4 每组引下线应设置断接卡。 7.2.2 施工要求 7.2.2.1 沿树干敷设引下线时,应绝缘防护,宜采用抱箍安装固定,抱箍间距不大于 2m,抱箍要求同 7.1.1.3c)。 7.2.2.2 敷设引下线应根据树干特点隐蔽敷设,敷设应平直,不应有直角或锐角弯曲。 7.2.2.3 在古树名木周围安装独立避雷杆(塔)时,避雷杆(塔)的结构柱宜作为引下线,结构柱各 段采用法兰连接,过渡电阻不大于 0.2Ω。 7.2.2.4 沿树干敷设引下线时,断接卡应在距地面 2.7m 处设置;独立避雷杆(塔)的断接卡宜设置在 接地装置与地表连接处。 7.2.2.5 引下线距地面 2m 高度处,成 120°三面设置防触电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符合 QX/T 231 的 要求;独立避雷杆(塔)的基部应设置非金属材质封闭护栏,护栏高度不小于 1.5m,护栏大小向四外 延伸不小于

pdf文档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1430-2017 古树名木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9:22:2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