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80 B13 备案号: 江 DB32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T 3473—2018 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organic fertilizer by composting materials from pig fermentation mattress 2018 - 11 - 9 发布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11 - 30 实施 发 布 DB32/T 3473—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海琴、严少华、高长洲、罗佳、张志勇、张迎颖。 1 DB32/T 3473—2018 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猪发酵床垫料堆制有机肥的技术要求、操作工艺、检测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养猪发酵床废弃垫料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生产有机肥的操作规程及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7959-2012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8576-2010 复混肥料中游离水含量的测定 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3349-2009 肥料中砷、汞、铅、镉、铬生态指标 NY 525-2012 有机肥料 NY/T 1168-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酵床 fermentation bed 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 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3.2 发酵床垫料 materials from fermentation mattress 发酵床垫料一般选择锯木屑、秸秆粉、稻谷壳、玉米芯、菌糠、酒糟等为原料,粉碎,按一定比例 混匀。 4 要求 4.1 堆肥原料 4.1.1 堆肥原料应是发酵床养猪清圈后的废弃垫料。 2 DB32/T 3473—2018 4.1.2 堆肥原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含水量55%~70%。 b) C/N为20~30:1。 c) 重金属含量应符合GB/T 23349-2009中的规定。 d) 原料中不能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4.2 堆肥场地要求 4.2.1 发酵床垫料堆肥处理场选址用符合NY/T 1168-2006中5的规定,并结合发酵床养殖场统一选址。 4.2.2 发酵床垫料堆肥处理场场地的布局应符合NY/T 1168-2006中6的规定。 4.2.3 堆肥场内外大气单项指标应符合GB 3095-2012中三级标准的规定,臭气浓度应符合GB 18596-2001 中3.3.1的规定。 4.2.4 堆肥处理场需有防雨、防渗功能,并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2.5 堆肥场内应配置渗漏液收集装置,防止堆肥过程中渗漏液任意排放造成污染。 4.3 堆肥方式 可采用条垛式或槽式堆制。 4.4 翻堆设施 4.4.1 条垛式堆肥采用跨骑式翻料机。 4.4.2 槽式堆肥采用旋耕式翻料机。 4.5 堆肥腐熟度 堆制终止时,肥料的腐熟程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含水量≤30%。 b) pH值范围 6.0~8.0。 c) 有机质含量(以烘干基计)≥45%。 d) 总养分(N+P2O5+K2O)含量(以烘干基计)≥5%。 e) 发芽指数(GI)≥80%。 f) 达到无害化要求,符合NY/T 1168-2006中的规定。 4.6 后处理 堆肥经过后处理,应达到NY 525-2012中规定的指标。 5 发酵床垫料堆肥工艺和堆制技术 5.1 堆肥工艺流程 以养猪发酵床废弃垫料为原料的有机肥堆制工艺流程如下: 养猪发酵床→垫料清理→垫料粉碎预处理→调节垫料性状(可添加外源腐熟剂)→高温堆制阶段→ 条件控制→稳定堆制阶段→堆肥腐熟→后处理→发酵床垫料有机肥。 5.2 堆制技术 5.2.1 垫料清理 3 DB32/T 3473—2018 清理发酵床养猪场中废弃的垫料,清出的垫料不得任意堆放,按原料运输作业流程运送至堆肥场 (厂)。 5.2.2 堆肥原料预处理 将垫料平铺于堆肥场地,筛选去除垫料中非堆肥物,并经翻料机初步粉碎后混匀。 5.2.3 堆肥物料调节 垫料中富含微生物,调节垫料的水分、pH等水平,使之符合本规程中4.1.2的要求,可直接进行发 酵;也可添加外源腐熟剂,以加快发酵进程、缩短发酵周期。 5.2.4 堆肥发酵 条垛式堆肥:将调制好的物料堆成条垛状,条垛横截面似三角形、梯形或不规则四边形,底边1.2 m~ 1.5 m,堆层高度1.0 m~1.2 m,长度不限,可根据堆肥场地调整。 槽式堆肥:将调制好的物料转移至发酵槽中,平铺,堆层高1.0 m~1.2 m。 5.2.5 翻堆 高温堆制发酵过程中定时测定堆体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中6.2.6的规定。当堆 体温度达到55℃后进行翻堆,一般夏季发酵过程中每隔1天翻堆一次,春秋冬季每隔2 d~3 d翻堆一次; 夏季当堆体温度超过65℃后需及时翻堆,以防堆体温度过高,微生物活性降低。 5.2.6 堆制发酵周期 发酵周期应符合 NY/T 1168-2006中的规定。各季节堆制发酵周期的最少持续天数通过发芽指数试 验确定。夏季不宜少于15天,春秋季不宜少于20天,冬季不宜少于25天。 5.2.7 堆制腐熟 堆制腐熟后,堆肥物料应符合本规程中4.5的要求。 5.2.8 后处理 产品 发酵结束后经过后处理,使堆肥终产品中水分含量≤30%,产品质量符合本规程4.6的规定。产品包 装、标识、运输、贮存按NY 525-2012中 7 的规定执行。 6 检测规则和方法 6.1 检测规则 6.1.1 发酵床垫料堆肥原料应每批次检测一次,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中 6.2 的规定。检测内容包括: 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重金属等。 6.1.2 堆肥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检测内容:含水量(每隔2-3天取样一次检测)、堆体温度(每天定时检 测)。 6.1.3 发酵床垫料堆肥成品的质量检测,应每批次抽样检测1次,检测内容包括:水分含量、有机质、全 氮、全磷、全钾等。 6.1.4 发酵床垫料堆肥成品的无害化指标应每批次检测1次,检测内容包括:pH值、砷(As)、汞(Hg) 、 铅(Pb)、镉(Cd)、铬(Cr)、大肠杆菌值等。 6.1.5 发芽指数(GI)应每个季节测定1-2次,依此确定堆肥腐熟所需时间,及时调整每批次堆肥发酵时 间。 6.2 检测方法 6.2.1 本标准极限数值处理采用GB/T 8170-2008中“修约值比较法”。 6.2.2 发酵床垫料堆肥原料和堆肥成品的采样按照GB/T 6679-2003中的规定执行。 6.2.3 水分含量的测定按照GB/T 8576-2010执行。 4 DB32/T 3473—2018 6.2.4 pH值、养分含量的测定按照NY 525-2012执行。 6.2.5 无害化指标的测定 重金属测定按照GB/T 23349-2009执行;大肠杆菌值的测定按照GB 7959-2012执行。 6.2.6 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的测定 a)测定仪器可采用金属套筒温度计或其它类型温度传感器。 b)测定点分布均匀,具有代表性。 c)在堆制周期内,每天定时测定2次~3次,并记录。 6.2.7 发芽指数(GI)测定 a)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风干发酵床垫料堆肥样品10 g,按固液比1∶5(W∶V)加入蒸馏水50ml,振荡浸提1小时后过滤, 滤液即为浸提液。 b)种子发芽试验 吸取5毫升滤液于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均匀放入20粒白菜、黄瓜或其它适宜用于发芽试验的作物 种子(种子要求大小一致、籽粒饱满), 盖上皿盖,于25℃~30℃暗培养48小时后测定种子发芽率和 根长, 同时以蒸馏水做空白对照试验, 每处理4次重复, 取平均值。 c)发芽指数(GI)计算公式 种子发芽指数( GI 值) =(处理发芽率×处理根长) ÷ (空白发芽率×空白根长) ×10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32-T 3473-2018 发酵床垫料有机肥堆制技术规程 江苏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11: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