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2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707—2018 莜麦 青引 3 号 2018 - 12 - 26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3 - 20 实施 发 布 DB63/T 1707—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国玲、刘文辉、贾志锋、刘勇、魏小星、马祥、张永超、秦燕、吴浩、石红 霄、刘凯强、石正海、马兴赟、童成存、邓艳芳、赵恒军。 I DB63/T 1707—2018 莜麦 青引 3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莜麦青引3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及适宜种植地区。 本标准适用于莜麦青引3号品种的鉴别、繁殖、推广、检验,也可作为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881 裸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1135 燕麦配方施肥技术 DB63/T 1364 莜麦青引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范 3 3.1 植物学性状 植株性状 一年生草本。须根发达,杆直立,圆形,平滑无毛,茎粗0.45 厘米±0.06 厘米,具4 节~6 节, 株高135.00 厘米±25.00 厘米。叶鞘松弛,无毛,包裹节间一半以上,叶舌透明膜质,长0.5 厘米±0.2 厘米,顶端微齿裂,叶扁平,长31.83 厘米±14.28 厘米,宽1.2 厘米±0.5 厘米,背面粗糙,正面较 光滑仅在鞘部粗糙。 3.2 穗部性状 圆锥花序疏松开展,周散,长20.70 厘米±4.20 厘米;主轴下部节间光滑,上部节间粗糙;最下 轮分枝4 个~11 个,分枝斜升,其轴具棱,粗糙。小穗含3 花~6 花,长3.10 厘米±0.30 厘米,粗 糙,弯曲下垂,顶端膨大呈杯状,小花柄长2.25 厘米±1.75 厘米,自小穗基部向上渐次变短,不易断 落。颖薄草质,宽披针形。内外稃质地同颖;第一花外稃长约2.10 厘米~2.20 厘米,宽约0.8 0厘米, 通常具10脉,顶端中裂,无芒或少数有芒,芒自背部中脉顶端延长而去,长约0.65 厘米±0.25 厘米, 直立,稍粗糙,外稃基盘无毛;第一花内稃明显小于外稃,长约1.30 厘米,二脊上生有白纤毛,其它 小花内外稃均与第一花相似,但无芒且自下而上渐次变小,其颜色随着籽实的成熟由灰绿色变为淡黄褐 色,并与稃体分离。 3.3 种子性状 颖果柱状,条形,被白柔毛;长0.86厘米±0.05厘米,宽0.25厘米±0.02厘米,腹面具纵沟,成熟 后不被内外稃紧包,易脱落。 3.4 经济性状及品质 1 DB63/T 1707—2018 容重每升640.45克±29.89克,单序籽粒数99.5 粒±16.5 粒,单穗籽粒重4.64 克±0.47 克,千粒 重23.35 克±2.30 克,经济系数0.34±0.02,主穗小穗数42 个±7 个;籽粒蛋白质16.33%±1.02%,粗脂 肪6.99%±0.56%,粗纤维素5.96%±0.64%,总淀粉61.20%±2.56%,无氮浸出物59.41%±1.47%,每100克含 钙25.85 毫克±2.15 毫克,磷0.38%±0.12%,β-葡聚糖4.10%±0.31%。 4 4.1 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中早熟,生育期86天~132天。以湟中县海拔2592 m种植区域为例说明,详见附录A。物候期 观测参照DB63/T 881。 4.2 抗逆性 较抗倒伏;抗旱;耐瘠薄。 4.3 抗病虫性 轻感蚜虫,抗黄矮病。 5 5.1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准备 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深翻20.00 厘米~25.00 厘米,结合整地可施有机肥每公顷30.000吨~ 每公顷45.000吨(每亩2000.00千克~每亩3000.00千克)做基肥;播前施纯氮每公顷45.00千克~每公 顷90.00千克(每亩3.00千克~每亩6.00千克)和纯磷每公顷60.00千克~每公顷90.00千克(每亩4.00 千克~每亩6.00千克)做底肥。 5.2 种子田 3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条播,行距15.00 厘米~25.00 厘米,播种量每公顷120千克~每公顷150 千克(每亩8.00千克~每亩10.00千克),保苗数每公顷450.00万株~每公顷525.00万株(每亩30.00 万株~每亩35.00万株),播深3.00 厘米~4.00 厘米。 5.3 饲草田 4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撒播,行距15.00厘米~20.00厘米,播种量每公顷120千克~每公 顷180千克(每亩8.00千克~每亩12.00千克),保苗数每公顷525.00万株~每公顷600.00万株(每亩35.00 万株~每亩40.00万株),播深3.00 厘米~4.00 厘米。 5.4 田间管理及种子收获 参照DB63/T 1364。 6 6.1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生产能力 2 DB63/T 1707—2018 土壤肥力等级参照DB63/T 1135;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 6.1.1 籽粒产量 6.1.1.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 籽粒产量每公顷1.950吨~每公顷2.700吨(每亩130.00千克~每亩180.00千克)。 6.1.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 籽粒产量每公顷2.850吨~每公顷3.450吨(每亩190.00千克~每亩230.00千克)。 6.1.2 饲草产量 6.1.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 开花期鲜草产量每公顷22.500吨~每公顷37.500吨(每亩1500.00千克~每亩2500.00千克)。 6.1.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 开花期鲜草产量每公顷37.500吨~每公顷52.500吨(每亩2500.00千克~每亩3500.00千克)。 6.2 适宜地区 适宜在海拔1700 米~3000 米的区域建立种子田或饲草田;海拔3000 米~3500 米的区域建立饲草 田。 3 DB63/T 1707—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测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湟中县甘河滩镇下营村 A.2 时间 2014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位于东经101°33′20″,北纬36°30′57″,海拔2592.00米,年均气温4.70℃,年降水量449.04毫米,4 月份平均气温5.79℃,降雨量30.00mm,平均最高温度12.5℃,平均最低温度1.96℃,日最低地面温度 ≤0.0℃日数7d;无绝对无霜期。土壤类型栗钙土,土壤有机质2.20%,含碱解氮83.1mg/kg,速效钾肥 142.4mg/kg,速效磷24.3mg/kg,PH值8.2。前茬作物为油菜。属浅山干旱区,无灌溉条件。 A.4 生育期 从播种到出苗14天±2天,期间日均温≥0℃的活动积温104.5±10.70℃;出苗到分蘖17天±2天,期 间≥0℃的积温161.40±14.40℃;出苗到开花67天±3天,≥0℃的积温847.80±9.30℃;开花至成熟56天 ±3天,≥0℃的积温796.2±23.3℃;全生育期122天±4天,期间≥0℃的活动积温1655.15℃±39.95℃。 4 DB63/T 1707—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B.1.1 种子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3年湟中县西堡镇西堡村种植33.33公顷(500.00亩),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453吨(每亩163.50 千克);2015年汉东乡半截沟村种植33.33公顷(500.00亩),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411吨(每亩160.70 千克)。 B.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3年民和县峡门镇孙家庄村种植6.66公顷(100.00亩),平均产量为每公顷3.278吨(每亩218.50 千克);2013年湟中县鲁沙尔镇地窑村种植0.66公顷(10.00亩),平均产量为每公顷2.952吨(每亩196.80 千克)。 B.2 B.2.1 饲草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6年湟中县鲁沙尔镇东村种植0.066公顷(1.00亩),平均鲜草产量为每公顷32.187吨(每亩2145.8 千克)。 B.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7年湟中县甘河滩镇下营村种植0.066公顷(1.00亩),平均鲜草产量为每公顷51.860吨(每亩 3457.3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63-T1707-2018 莜麦 青引3号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1707-2018 莜麦 青引3号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1707-2018 莜麦 青引3号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1707-2018 莜麦 青引3号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52:4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