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88392.X
(22)申请日 2022.06.17
(71)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 学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
路130号
(72)发明人 江雅婷 高威 张海萍 常成
卢杰 马传喜
(74)专利代理 机构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 16
专利代理师 刘海涵
(51)Int.Cl.
C12N 15/29(2006.01)
C12Q 1/6895(2018.01)
C12N 15/1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
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 发芽抗
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 具体涉及遗传育种技术
领域, 所述基因被命名为TaHA7 ‑4A, 所述TaHA7 ‑
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 并利用TaHA7 ‑4A开发了用于鉴定小麦
品种的CAPS标记, 所述CAPS标记 被命名为HA7 ‑1,
所述HA7‑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ID
NO.4所示, 并且针对该CAPS标记设计 特异性引物
对, 同时针对SEQ ID NO.3和SEQID NO.4所示两
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挑选特异性内切酶, 使得扩增
出的两个核苷 酸序列产生不同的酶切结果, 并根
据酶切结果判断对应小麦种子为强/弱休眠(或
抗/感PHS)类型的小麦品种。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
简便, 有助于提高小麦抗穗发芽分子育种的效
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序列表5页 附图1页
CN 114958872 A
2022.08.30
CN 114958872 A
1.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因被命名为
TaHA7‑4A, 所述TaHA7 ‑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
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开发的用于鉴定小麦穗休眠/发芽抗性的CAPS标记,
其特征在于, 所述CAPS标记被命名为HA7 ‑1, 所述HA7 ‑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 NO.4所示。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CAPS标记鉴定小麦休眠/穗发芽抗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具体步骤如下:
S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SEQ ID NO.3和序列SEQ ID NO.4设计特异性引物对, 根
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SEQ ID NO.3和序列SEQ ID NO.4的差异挑选限制性内切酶, 使得
序列SEQ ID NO.3和序列SEQ ID NO.4被切割后获得不同切割结果;
S2、 提取待检测的小麦基因 组DNA;
S3、 以步骤S1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对步骤S2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 得到PCR扩增产
物;
S4、 使用步骤S1挑选的限制性 内切酶对步骤S3获得的PCR扩增产物进行酶切, 并对酶切
产物进行电泳检测, 根据条 带数判定小麦品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1中设计的特异性引物中的上游引物
如SEQ ID NO.5所示核苷酸序列, 下游引物如SEQ ID NO.6所示核苷酸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为
BsrB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根据条带数判定小麦品种具体
为: 若酶切产物的电泳条带为一条则为强休眠或抗穗发芽品种, 若为若干条则为弱休眠或
感穗发芽品种。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14958872 A
2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小麦遗传育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与小麦穗发芽抗性或种子休眠
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0002]小麦收获前穗 发芽(pre ‑harvest sprouting, PHS)是指小麦在收获前遇到连阴雨
天气或者长时间处于高湿环境下导致籽粒直接在麦穗上发芽的现象。 PHS的发生不仅降低
小麦产量, 而且极易造成品质下降, 严重者甚至丧失种用价值,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 如发芽的小麦其胚乳中储藏物质(蛋白质、 淀粉等)发生降解, 营养品质随之下降; 尤
其, 用发芽的小麦制作的面包弹性差且不易被切开, 馒头颜色发暗且黏性增强, 面条 咬劲变
差且韧性降低。 此外, 随着发芽程度的增加, 小麦籽粒中的总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脂肪酸含
量大幅增 加, 导致酸败劣化, 对种子贮藏极为 不利。
[0003]世界主要小麦产区, 如加拿大、 美国、 欧洲西部和 北部地区、 澳大利亚、 日本、 中国
等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PHS危害, 其中以澳大利亚和 加拿大较为 严重。
[0004]大量研究表明, 小麦抗穗发芽性状受内部遗传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控制,
其中种子休眠是穗 发芽抗性的主要遗传因素, 但详细遗传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目前, 小麦中
已克隆的种子休眠/抗穗发芽基因仅有5个, 如TaVp ‑1(Yang等2007)、 TaMFT/TaPHS1
(Nakamura等2011; Liu等2013)、 TaSdr(Zhang等2014, 2017)、 TaMKK3(Torada 等2016)、
TaQsd1(Wei等2019);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别具有转录因子(TaVp ‑1)、 激酶(TaMKK3)、 结
合蛋白(TaMFT/TaPHS 1)、 转氨酶(TaQsd1)等功能, 有些功能至今仍不清楚(TaSdr)。 由此可
见, 小麦种子休眠/抗穗 发芽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确实非常 复杂, 需要继续挖掘更多相关基
因以阐明其分子网络, 从而为小麦抗 穗发芽分子设计育种提供 科学支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 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TaHA 7‑4A基因及其
应用, 开发出于大规模批量检测的CAP S标记, 用于小麦的辅助育种。
[0006]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小麦种子休眠/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 所述基因被命名为
TaHA7‑4A, 所述TaHA7 ‑4A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
[0008]本发明还通过一种利用上述基因开发的用于鉴定小麦休眠/穗发芽抗性的CAPS标
记, 所述CAPS标记被命名为HA7 ‑1, 所述HA7 ‑1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或SEQ ID NO.4
所示。
[0009]本发明还通过一种利用上述CAPS标记鉴定小麦休眠/穗发芽抗性的方法, 具体步
骤如下:
[0010]S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SEQ ID NO.3和序列SEQ ID NO.4设计特异性引物
对,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序列SEQ ID NO.3和序列SEQ ID NO.4的差异挑选限制性内切酶,说 明 书 1/7 页
3
CN 114958872 A
3
专利 与小麦种子休眠 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基因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50:2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