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86989.0
(22)申请日 2022.06.16
(71)申请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 学院
地址 530003 广西壮 族自治区南宁市大 学
东路174号
(72)发明人 吴子帅 刘广林 陈传华 李虎
罗群昌 朱其南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鑫瑞森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 1961
专利代理师 代芳
(51)Int.Cl.
A01H 1/02(2006.01)
A01H 1/04(2006.01)
A01H 1/00(2006.01)
C12Q 1/6895(2018.01)C12N 15/1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氮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垩白优质常规
香稻的选 育方法及其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
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 属于作物遗传育
种技术领域。 该方法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美香
占2号作母本, 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象牙香占
作父本, 杂交, 以穗长≥25.0cm、 穗粒数≥140 粒、
谷粒长≥10.0mm、 长宽比≥4.0、 垩白粒率≤5%、
垩白度≤5%为主要性状选择指标, 同时结合香
味基因、 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谷粒香
味咀嚼和田间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 并进行多年
多轮正常水肥和低氮胁迫的穿梭育种, 最终成功
育成减施氮肥20%以上、 穗长≥25.0cm、 穗粒数
≥140粒、 米粒长宽比≥4.0、 垩白粒率≤5%、 垩
白度≤5%的优质常规 香稻新品种(系)。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序列表4页 附图20页
CN 114931093 A
2022.08.23
CN 114931093 A
1.一种氮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 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
步骤:
(1)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美香占2号作母本, 以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的象牙香占作父
本, 杂交, 获得 F1代种子; 种植F1代, 成熟后全部单株混收获得 F2代种子;
(2)种植F2代种子获得遗传分离大群体, 从中筛选获得穗长≥25.0cm、 穗粒数≥140粒、
谷粒长≥10.0m m、 谷粒长 宽比≥4.0且其 他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 作为备选单株;
(3)对以上获得的备选单株, 分单株提取DNA, 分别利用序列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4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和序列如SEQ ID NO.5至SEQ ID NO.22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备
选单株进行香味基因Badh2 ‑E7和抗稻瘟病基因型检测, 最终选择香味纯合基因型Badh2 ‑
E7Badh2‑E7且至少携带亲本中任意3个抗稻瘟病纯合基因型的单株作为目标单株, 分单株
收获种子形成F3株系;
(4)分株系种植F3代种子, 种植条件为正常水肥管理, 即同当地优质水稻种植的常规水
肥管理, 筛选获得穗长≥25.0cm、 穗粒数≥140粒、 谷粒长≥10.0mm、 谷粒长宽比≥4.0、 14颗
谷粒中有香味的≥7颗、 垩白粒率≤5%、 垩白度均≤5%且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 以上
单株均分单株收获种子, 形成F4株系;
(5)分株系种植F4代种子, 种植于氮胁迫育种田进行低氮胁迫, 除全生育期不施氮肥
外, 其他同当地优质水稻种植的常规水肥管理, 筛选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均高于株系
圃中平均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且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 以上单株均分单株收获种
子, 形成F5株系;
(6)分株系种植F5代种子, 种植条件及单株筛选标准同步骤(4), 获得的单株均分单株
收获种子, 形成F6株系;
(7)分株系种植F6代种子, 种植条件及单株筛选标准同步骤(5), 获得的单株均分单株
收获种子, 形成F 7株系;
(8)分株系种植F7代种子, 种植条件及单株筛选标准同步骤(4), 获得的单株均分单株
收获种子, 形成F8株系;
(9)F8代选择优良株系进行扩繁, 进行米质和香味检测并在稻瘟病自然发病严重区进
行田间稻瘟病综合抗性鉴定, 筛选出氮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新品种
(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形成F8株系以后继续步骤(7)~步骤
(8)的过程, 进行2~4轮的正常水肥和低氮胁迫的穿梭育种, 获得的单株均分单株收获种
子, 形成Fn株系, 然后再按照步骤(9)筛选出氮 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新
品种(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F2代遗传分离大群体
种植株数在3 000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首先利用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 SEQ ID NO.3和SEQ ID NO.4、 SEQ ID NO.5和SEQ ID NO.6、 SEQ ID
NO.7和SEQ ID NO.8、 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备选单株的香味
基因Badh2 ‑E7、 抗稻瘟病基因Pita、 Pi5进行检测, 然后利用序列如SEQ ID NO.11和SEQ ID
NO.12、 SEQ ID NO.13和SEQ ID NO.14、 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 SEQ ID NO17和SEQ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4931093 A
2ID NO.18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备选单株的抗稻瘟病基因Pia、 Pib、 Pi54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序列如SEQ ID NO.1和
SEQ ID NO.2、 SEQ ID NO.3和SEQ ID NO.4、 SEQ ID NO.5和SEQ ID NO.6、 SEQ ID NO.7和
SEQ ID NO.8、 SEQ ID NO.9和SEQ ID NO.10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所筛选的基因型为Ba dh2‑
E7Badh2‑E7 PitaPitaPi5Pi5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序列如SEQ ID NO.11
和SEQ ID NO.12、 SEQ ID NO.13和SEQ ID NO.14、 SEQ ID NO.15和SEQ ID NO.16、 SEQ ID
NO17和SEQ ID NO.18所示的分子标记引物所筛选的基因型为PiaPiaPibPibPi54Pi54、
PiaPiaPibPibPi54pi54、 PiaPiaPibpib Pi54Pi54、 Piapia PibPib Pi54Pi54、 PiaPia
Pibpib Pi54pi54、 Piapia PibPib Pi54pi54、 Piapia Pibpib Pi54Pi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9)中田间穗瘟稻瘟病抗性
鉴定按照行业标准 《水稻品种试验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程》 (NY/T2426 ‑2014)进
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9)中米质检测标准为米质
达NY/T593‑2013 《食用稻品种品质》 优质三 等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9)中香味检测标准为香味
达NY/T596‑2002 《香稻米》 中香味标准≥75 。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选育方法在选育氮高效、 大穗、 细长粒、 低垩 白优质常规
香稻新品种(系)中的应用。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4931093 A
3
专利 一种氮高效、大穗、细长粒、低垩白优质常规香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6:48: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