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65.020.20 CCS B 21 ICS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 T 418—2021 代替 DB63/T 418-2002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 年 12 月 23 日) 2021 - XX - XX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XX - XX 实施 发 布 DB63/ T 418—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63/T 418-2002《无公害香菇生产技术规程》,与DB63/T 418-2002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02年版的第1章); ——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引用标准(见第2章,2002年版的第2章); ——删除了术语和定义(见2002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菌种选则的指标(见6.3); ——增加了菌种培养(见6.4); ——更改了栽培季节(见6.2,2002年版的5.2)、塑料袋的规格和要求(见6.5,2002年版的5.4)、 灭菌与接种(见6.7,2002年版的5.6); ——增加了出菇管理(见6.11); ——增加了香菇的感官要求(见第7章); ——增加了香菇的理化及卫生指标(见第8章); ——更改了附录A(见表A.1)。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媛、高淑敏、徐鸿雁、段晓明、谭玉辉。 本文件由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监督实施。 I DB63/ T 418—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菇生产环境、产量指标、生产技术措施、感官要求、理化及卫生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香菇的袋料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19170 香菇菌种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生产环境 香菇生产环境应符合NY/T 5010。 5 产量指标 2 2 产量97.5 t/hm ~149.9 t/hm (每亩6500 千克~每亩10000 千克)。 6 生产技术措施 6.1 栽培场所 选择背风、向阳、有散射光,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方便的简易大棚、日光节能温室等作为栽培 场所。使用前用40 %甲醛每立方米17 mL和98 %高锰酸钾晶体每立方米14 g混合产生气体消毒8 h,或用99 %的硫磺粉每立方米15 g燃碳火消毒24 h。 1 DB63/ T 418—2021 6.2 栽培季节 当年11月~次年3月上旬进行菌棒生产、接种、发菌、翻堆、刺孔, 3月中旬菌袋入棚转色、催蕾、 出菇,12月下旬出菇生产结束。 6.3 菌种选择 香菇的菌种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料生长的菌种,具备: a) 健壮、发菌旺、抗逆性强的品种; b) 早熟菌种,接种后 70 d~90 d 出菇,发菌透料后 30 d~35 d 达到菌丝生理成熟;中熟菌种,接 种后 90 d~120 d 出菇,发菌透料后 35 d~40 d 达到菌丝生理成熟; c) 出菇整齐,疏密适中,菇体中等,单生,出菇潮次分明。 6.4 菌种培养 6.4.1 母种培养 母种培养方法及母种质量应符合GB 19170,母种培养基宜使用PDA或CPDA培养基。 6.4.2 原种、栽培种培养 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在菌种培养室内进行。菌丝应洁白浓密,生长旺盛,无干缩现象,无杂菌及子 实体原基,质量符合GB 19170。经35 d~50 d菌丝长到瓶底或袋底时,即可用于生产栽培。生产者可按 照当地原材料和香菇营养需求确定配方,栽培基质应符合NY 5099,生产用水符合NY/T 391。 a)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一:棉籽壳 20 %,木屑 50 %,麸皮 20 %,玉米粉 7 %,石膏粉 1 %,磷 酸二氢钾 1 %,糖 1 %。 b)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二:木屑 70 %,麸皮 20 %,玉米粉 7 %,石膏粉 1 %,磷酸二氢钾 1 %, 糖 1 %。 6.5 菌袋塑料袋规格和要求 选用厚度0.05 mm~0.07 mm的低压聚乙烯筒膜,筒宽为17 cm,截成55 cm或58 cm长的袋子,装 料前先将一端用线扎口,用火融封,符合GB 4806.7。 6.6 拌料与装料 6.6.1 拌料 栽培料调制应料水拌匀,含水量为65 %,pH为5.0~5.5。 6.6.2 装料 栽培料均匀紧实装填,轻取轻放,扎牢袋口。 6.7 灭菌与接种 24 h完成拌料、装袋并装锅灭菌,常压蒸汽灭菌始火灶温达100 ℃并保持24 h~48 h。灭菌完成后, 待料温降到28 ℃以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打孔,接种,封口或套袋。 6.8 发菌 6.8.1 菌袋堆叠方式 2 DB63/ T 418—2021 接种完成后,菌袋应以“#”字形堆叠法,横竖每行 3~4 袋,依次重叠 10 层为一堆。堆与堆之间 要留出通风道或走道。接种穴要朝向袋距空间,不可互相压叠。 6.8.2 发菌管理 将菌袋放入26 ℃~28 ℃的培养间,4 d~5 d后,将室温控制在22 ℃~25 ℃,空气湿度控制在60 %~ 70 %,避光培养。 6.8.3 倒袋、刺孔 接种后5 d~7 d进行倒袋,之后每隔8 d~10 d倒袋一次,结合倒袋如发现杂菌污染及时拣出。当菌 丝圈相连时,用Ø0.3 cm刺孔器,对每个菌穴已发菌部位刺6孔~8孔,在菌丝满袋后,第二次刺孔。 6.9 进棚育菇 当菌袋隆起瘤状物占整个袋面三分之二,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时进棚栽培,选择无风的晴 天或阴天上午(12 ℃~25 ℃)脱袋,每隔10 cm进行摆放或立筒斜靠,排满后及时盖上塑料薄膜,保湿 保温。 6.10 转色催蕾 菌袋转为褐色时,进行干湿交替和自然温差刺激催蕾。 6.11 出菇管理 6.11.1 菌袋管理 菇蕾长到1 cm左右,及时放口,菇棚湿度控制在85 %-90 %。菇蕾长到2 cm以上,加强通风,散射光 刺激。 6.11.2 病虫害防治 以物理防治为主,配合化学防治。化学防治中药剂使用执行NY/T 1276。 6.12 适时采收 香菇子实体在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时采收。 7 感官要求 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 8 理化及卫生指标 香菇中污染物限量符合GB 276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符合GB 2763。 3 DB63/ T 418—2021 AA 附 录 A (规范性) 香菇的感官要求 表A.1给出了香菇的感官要求。 表A.1 香菇的感官要求 项目 形状 气味 破损菇/%(质量分数) 要求 干 鲜 菇形正常、规整 菇形正常、规整、饱满 有正常香菇特有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10 ≤3 虫蛀菇/%(质量分数) 无 霉烂菇/%(质量分数) 无 一般杂质/%(质量分数) ≤0.5 有害杂质/%(质量分数) 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63-T 418-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418-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418-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418-2021 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0:18:4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