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CCS B43 4113 南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3/T 011—2021 种公牛站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21 - 11 - 22 发布 2021 - 11 - 30 实施 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3/T 01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南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阳黄牛科技中心,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南阳市兽药监察所、南阳市宛城区 动物卫生监督所、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桐柏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科技学院、南阳市宛城区白河镇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利、王伟廉、马震、张秋菊、丁煦峰、顾洁、李龙、曹杰、张蔚、高力、 纪云周、闫晓华、马军生、苏新路、李立功、周政、付金秀、张云征、何斌、郭丙午。 I DB 4113/T 011—2021 种公牛站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种公牛站的消毒区域划分、消毒对象、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方法、消毒要求、消毒注 意事项。 本文件适用于种公牛站消毒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1234 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级消毒区 种牛生产的重要区域,也是疾病高发和重点消毒的特定区域,其消毒要求严格,消毒频次高等。 二级消毒区 种牛生产的附属区域,消毒比较严格,消毒频次较高。 三级消毒区 办公及生活区域,消毒较严格,消毒的频次少。 特殊消毒区 消毒特别严格,属于无菌区域。 4 消毒区域划分 一级消毒区 包括种牛舍、采精厅、隔离舍、兽医治疗室、生产区排污道。 二级消毒区 1 DB 4113/T 011—2021 包括草料库、草料加工间、粪污场、沉淀池及生产区道路、环境等。 三级消毒区 办公、生活区、关键出入口、蓄水池、场区外围等。 特殊消毒区 化验楼(环境、制精、检测、贮存等)。 常规消毒 人员、车辆、物品等。 5 消毒对象 包括种公牛站内部环境、道路、牛舍地面、运动场及牛栏、治疗室、采精厅、化验楼内外及配套设 施、各类生产用具、物品、运输车辆及畜体、生产管理人员及外来人员、场区外围等。 6 消毒设施设备及方法 消毒设施设备 6.1.1 应配备环境、人员、牛舍、用具等的消毒设施设备。 6.1.2 人员消毒设施应包括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洗手池和消毒通道。 消毒设置 6.2.1 消毒通道应设置在大门口,通道内应设置迂回通道,并配置紫外灯、雾化消毒设备,地面设有 消毒池,通道后设有洗手池。消毒池内消毒液液面深度应超过 2.5cm,使鞋底全面接触消毒液。 6.2.2 生产区、化验楼和牛舍等出入口处设置消毒间,地面设有消毒池。 6.2.3 采精厅门口应设置有牛蹄药浴池。 6.2.4 车辆消毒池应设在办公区、生产区出入口、粪污出口等处,宽度与大门宽度相近,长度为 3.5m~ 4.0m,池内消毒液液面深度保持 20cm 以上。 消毒方法 6.3.1 喷雾消毒 用喷雾装置将消毒液雾化成15μm以上的细小雾滴,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喷雾时喷雾器的喷头 2 2 向上喷出,喷雾量一般在0.3L/m ~0.5L/m ,适用于人员消毒、舍内消毒、牛体消毒、环境消毒与车辆 消毒等。推荐用药:0.1%~0.5%过氧乙酸,用 0.1%新洁尔灭,氯制剂等。 6.3.2 浸泡消毒 用规定浓度的消毒液对消毒对象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前应将浸泡物洗涤干净后再行浸泡。药液 应浸没物体,浸泡时间30min~60min,浸液温度应在60℃以上。适用于器具消毒、工作服、鞋帽浸泡等。 推荐用药:0.05%新洁尔灭、有机碘等水溶液。 2 DB 4113/T 011—2021 6.3.3 紫外线消毒 3 将紫外灯吊装在消毒室天花板或墙壁上,离地面2.5m左右。按1w/m 配置相应功率紫外灯。人员消 毒时间5min左右,物品及室内环境消毒时间应超过30min。适用于消毒间、制精间、更衣室及工作服、 鞋帽等物体表面的消毒。 6.3.4 喷洒消毒 在牛舍周围、出入口、地面、道路和圈舍墙壁等处,用10%漂白粉或 0.5%过氧乙酸或0.5%有效氯浓 度的氯制剂等喷洒。 6.3.5 熏蒸消毒 3 3 3 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混合,比例为2:1,按福尔马林30ml/m 、高锰酸钾15g/ m 和水15ml/m ,熏蒸 24h以上。适用于密闭式空舍及污染物表面的消毒。 6.3.6 消毒池用药 3%~5%氢氧化钠或5%煤酚皂、过氧化物类等消毒剂溶化于池内。 7 消毒要求 一级消毒区 7.1.1 牛舍及牛体消毒 消毒前,应先打扫卫生,确保舍内通道、食槽、饮水器等清洁。喷雾消毒,每周2次。消毒后牛舍 内空气质量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 7.1.2 采精厅 采精后,先用冲洗枪彻底冲洗整个采精厅(包括地面、墙壁、保定架、护栏等),干燥后喷雾消毒 1次。采精用设备器械等消毒处理按照NY/T 1234的要求。 7.1.3 隔离舍 每天用冲洗机彻底冲洗(包括墙面、饮水器、料槽、牛床、牛栏、运动场、粪沟等)。每隔3天喷 雾消毒1次。空舍时熏蒸消毒1次。 7.1.4 兽医治疗室 病牛在治疗期间,每天喷雾消毒1次。痊愈或淘汰后空舍,连续2天喷雾消毒(消毒液轮换)。兽医 所用器械消毒按照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7.1.5 生产区排污道 每周冲刷1次,并实施喷洒消毒(夏秋季每周2次,冬春季每周1次)。 二级消毒区 7.2.1 草料库及加工间 3 DB 4113/T 011—2021 草料库、加工间,每月喷雾消毒1次。 7.2.2 粪污场及沉淀池 粪便及废弃物运至粪污场后堆积发酵1~3个月,对粪污场及沉淀池区域每周喷雾消毒1次。 7.2.3 生产区道路、环境 每周喷雾消毒1次。 三级消毒区 7.3.1 办公、生活区 每周喷雾消毒1次。 7.3.2 蓄水池 定期消毒,消毒周期与水塔蓄水周期保持一致,可选用溶于水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水中微生物指 标应符合NY 5027要求。 7.3.3 关键出入口 各出入口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配置低压消毒器械,对进入车辆实施全车喷雾消毒。浸 润消毒垫的消毒液每天添加 1次。 特殊消毒区 7.4.1 环境消毒 楼道内更衣室、卫生间、休息间、走廊、过道等区域每周喷雾消毒2次。 7.4.2 制精室 进入人员及室内(生产前),用紫外线消毒。室内地面、设备、器具等进行喷洒消毒并擦拭。制精 设备、器械、器具清洗和消毒按照NY/T 1234的要求。 7.4.3 冻精质量检测室 本室属于无菌操作室,按照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282号《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7.4.4 冻精生产辅助设施 冻精贮存室、冻精设备等每周常规消毒1次。 常规消毒 7.5.1 人员 7.5.1.1 进入生产区须经“踩、照、洗、换”消毒程序(即踏踩消毒垫,照射紫外线,洗澡或消毒液 洗手,更换生产区工作服、胶鞋或其它专用鞋等),经过消毒通道方可进入。 7.5.1.2 进出牛舍,双脚踏入消毒脚池,并自觉进行手部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液。 4 DB 4113/T 011—2021 7.5.1.3 离开生产区,用消毒剂洗手,更换工作服,并将换下的工作服用消毒剂浸泡, 洗涤后熏蒸消 毒。 7.5.2 物品 7.5.2.1 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应根据物品特点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形式(如紫外灯、喷雾、浸泡或 擦拭等)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消毒处理。 7.5.2.2 进入生产区的药品,均需进行消毒药液的喷雾或浸泡或擦拭,方可进入生产区使用。 8 消毒注意事项 在办公区、生产区、制精室入口以及牛舍通道入口处设置合理分布的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管应及 时更换。 对于办公区、生产区的下水道应至少每半年彻底清理消毒 1 次。 消毒药液混合均匀,现用现配。消毒选在中午前后进行,冬春季节选择天气好、气温高的中午进 行。 种牛免疫前后各 1 天,禁止带畜消毒。 选择消毒药物依据消毒区域、对象、疫病种类等有针对性的选择。见附录 A:消毒剂的选择。 社会牛群发生疫情时,站内消毒频次增加,药物浓度适当加大。 消毒药物品种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交替使用。 应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地点、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剂名称、消毒剂用量,操作人员等。 定期开展消毒监测,依据实际的消毒效果来选择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5 DB 4113/T 011—202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消毒剂的选择 A.1 消毒剂的选择 见表A.1。 表A.1 消毒剂的选择 消毒对象 消毒剂选择 人员消毒 碘类 季铵盐类 车辆消毒 氯制剂 带牛消毒 碘类 季铵盐类 过氧化物类 饮用水消毒 氯制剂 过氧化物类 醛类 过氧化物类 碘类、高锰酸钾 空栏消毒 氯制剂 过氧化物类 醛类 环境消毒 氯制剂 过氧化物类 醛类 污水消毒 氯制剂 消毒池内放置 醛类 氯制剂 臭氧 烧碱 草料库消毒 过氧化类 烟熏类消毒剂 生产用具 过氧化类 烟熏类消毒剂 A.2 常用化学消毒剂 见表A.2。 表A.2 常用化学消毒剂 类别 名称 理化性质 作用、用法 用途 备注 通过竞争性反应和阻止 牛舍空气、 为无色水溶液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 核蛋白的合成而达到杀 器皿消毒 价格低廉、易于保存 甲醛 水和乙醚。能与水、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按 灭微生物的作用。甲醛 和病死牛 和使用方便.对人畜 任意比例混溶。液体在较冷时久贮易混浊,在 溶液和气体对病毒和细 的防腐。 有刺激性,易引起过 低温时则形成三聚甲醛沉淀 菌、真菌都具有杀灭作 (用于熏 用. 醛类 敏和中毒 蒸消毒) 通过多种作用机理对亲 略带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或微黄色的透明油状 戊二醛 液体。溶于热水、乙醇、氯仿、冰醋酸、乙醚 等有机溶剂 水性和亲脂性病毒进行 有效杀灭。还具有空气 的消毒作用,在同等条 件下戊二醛气体消毒效 不耐热器 械的浸泡 消毒 有一定的毒性,但是 远远小于甲醛 果优于甲醛气体。 6 DB 4113/T 011—2021 表A.2 常用化学消毒剂(续) 类别 名称 理化性质 作用、用法 白色粉末,易溶解于水,不得与性质相抵
DB4113-T 011-2021 种公牛站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南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9:36: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