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199831.7
(22)申请日 2022.09.29
(71)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 风东
路757号
申请人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72)发明人 王凯亮 吴新雄 孔慧超 罗煜
何卓怡 曾子县 李俊辉 刘炜彬
钟锦星 曾远方 薛琰 王文钟
周泓 叶锦辉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专利代理师 岳晓萍
(51)Int.Cl.
G06Q 10/06(2012.01)G06Q 50/06(2012.01)
G06F 30/20(2020.01)
G06F 30/18(2020.01)
G06F 111/06(2020.01)
G06F 113/04(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容载比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容载比优化
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该方法包括: 确定待规划区
域的负荷分布信息和待规划区域的各电压层级
容载比数据; 构建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 将
待规划区域的负荷分布信息和待规划区域的各
电压层级容载比数据输入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
模型, 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输出多电压层级
配网最优建设成本和多电压层 级配网规划网架;
根据贝叶斯优化算法对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
型进行调参, 获取待规划区域的多电压层级最优
容载比配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电网盲
目或重复投资, 有效提升电网投资整体效益, 建
设可靠高效的电网。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9页
CN 115481920 A
2022.12.16
CN 115481920 A
1.一种基于容载比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确定待规划区域的负荷分布信息和待规划区域的各电压层级容载比数据;
构建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 将所述待规划区域的负荷 分布信息和所述待规划区域
的各电压层级容载比数据输入所述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 所述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
型输出多电压层级配网最优建 设成本和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网架;
根据贝叶斯优化算法对所述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进行调参, 获取待规划区域的多
电压层级最优容载比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构建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 将所述待
规划区域的负荷分布信息和所述待规划区域的各电压层级容载比数据输入所述多电压层
级配网规划模型, 所述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输出多电压层级配网最优建设成本和多电
压层级配网规划网架包括:
所述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模型包括单一电压层级规划模型, 所述单一电压层级规划模
型包括220KV电压层级规划模型和1 10KV电压层级规划模型;
所述220KV电压层级规划模型输入第一负荷预测信息和220KV电压层级平均容载比数
据, 输出2 20KV电压层级配网的规划网架和最优建 设成本;
所述110KV电压层级规划模型输入第二负荷预测信息和110KV电压层级平均容载比数
据, 输出1 10KV电压层级配网的规划网架和最优建 设成本;
根据所述220KV电压层级配网的规划网架和最优建设成本以及所述110KV电压层级配
网的规划网架和 最优建设成本获得多电压层级配网最优建设成本和多电压层级配网规划
网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一电压层级规划模型输入负荷 分布
数据、 待规划区域的电压层级平均容载比数据, 经过新建节 点变电站环节、 网架建设环节以
及N‑1校验环节后输出 该电压层级新增变电站 布址、 规划网架结构及最优建 设成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根据所述负荷分布数据构建负荷点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建节点变电站环节包括220kV/
110kV变电站的扩建及新建;
根据待规划区域的220kV/110kV电压层级容载比要求,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220kV/110kV
变电站的总容 量;
nG*SG≥RG,min*∑P
其中, nG为待规划区域的220kV/110kV变电站数量; SG为单个220kV/110kV变电站容量;
RG,min为待规划区域的220kV/110kV电压层级容载比最低要求; ∑P为待规划区域的负荷总
量;
根据待规划区域 的220kV/110kV电压层级容载比和待规划的220kV/110kV变电站数量
得到变电站 布址规划优化模型, 所述变电站 布址规划优化模型的表达式为: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81920 A
2其中, N和m分别为规划后的变电站总数和负荷点总数; lij为负荷点j与变电站i的距离;
qj为负荷等效负荷总量, z为负荷节 点代表网格的负荷总量; dij表示负荷点j与变电站 i的连
接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架建设环节包括供电网格划分和计
算机自动布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网格划分包括站间供电区间及非
站间供电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自动布线的优化模型如下所
示:
uJ≥ui+M*xiJ‑M+qJ, 1≤i≠j≤n ‑1
其中, Z为所有110kV线路长度的总和, n为规划后的220kV变电站和110kV变电站的数
量, M为辅助参数, qJ为第J个变电站携带的负荷总量及自身厂用电负荷, uJ为当前流到变电
站J的网架流向的负荷量总和, ui为当前流到变电站i的网架流向的负荷量总和, Imax为
110kV线路最大承载电流; U为110kV; 67%为3T接线的负载率上限比率, LiJ为变电站J与变电
站i的距离; xiJ为变电站J与变电站i带 方向的流向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优建设成本包括变电站建设成本和
线路建设成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变电站建 设成本为:
Csub=∑C1+C2+C3
其中, Csub为变电站建设成本, C1为变电站建造土地费用, C2为变电站建造施工费用, C3
为变电站建造设备费用;
所述线路建 设成本为:
Cline=(Cl+CT)*H*Q
其中, Cline为线路建设成本, CL为电缆线路单位长度造价, CT为电缆沟、 管单位长度的建
设造价, H为 新铺设线路长度, Q 为电缆铺设路径的曲折系数;
所述最优建设成本为: C=Csub+Cline
其中, C为 最优建设成本。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81920 A
3
专利 一种基于容载比优化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4-02-18 22:25:4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