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1ICS81.060.99 CCSQ32 4103 洛阳市地方标准 DB4103/T155—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澄泥砚 2023-11-17发布 2023-12-17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3/T155-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新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洛阳市质量计量检测中心、洛阳函关窑工艺品有限 公司、新安县虢州澄泥砚厂、新安县龙龟澄泥砚厂、新安县岭南彩窑工艺品有限公司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国宁、董燕飞、姜新卫、张艳霞、孙晓琳、崔红涛、李赞、路玉松、蒋小辉。 DB4103/T155-2023 II引言 新安黄河澄泥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砚在中国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颜料和墨,是 作书、绘画的必备文具。新安县是澄泥砚原产地之一,这里是黄河中下游交接河段,黄河流出八里胡同 后,河道变宽、水流缓慢,上流大量泥沙到此沉积形成了众多淤泥滩,为澄泥砚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泥 材。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与后起的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 名砚。澄泥砚润泽若玉,质密坚实,窑变奇异。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木紫等诸多名贵颜色,使 人心旷神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清代乾隆皇帝赞其曰:“抚如石,呵生津”。宋代李之彦《砚谱》 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洛阳新安县古属虢州辖区,早在唐代就盛产澄泥砚,为唐宋贡 品。唐杜佑《通典》:“虢州贡砚瓦十具”;欧阳修《唐书·地理志》亦谓:“虢州土贡瓦砚,精于雕 琢,巧夺天工,泽若美玉,国色天香。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随 着历史的发展,砚除了文具功能外,历代能工巧匠还赋予其艺术生命,砚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 由于种种原因,黄河澄泥砚几近失传,经当代艺术大师们挖掘、整理、创新、潜心研制,澄泥砚这 一濒临失传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发展。目前,新安县已成为“中国澄泥砚之乡”,为发扬传承这一 古老技艺,规范制作生产,特制订本标准。 DB4103/T155-2023 1新安窑品制作技艺澄泥砚 1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澄泥砚的原料要求、制作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洛阳市范围内澄泥砚制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02日用陶瓷器验收、包装、标志、运输、储存规则 JC/T596湿磨云母粉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澄泥砚 以新安县北部黄河古沉泥为原料,经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具有研墨、泚笔功能或观赏性的砚台。 4基本工艺流程 选料及处理(采泥、晾晒、添加矿物质、粉碎、过泥、入黄丹、泥浆脱水、贮泥、揉泥与练泥)→ 设计→制坯→雕刻→完全阴干→细修打磨→烧制→后期处理→包装。 5选料及处理 5.1采泥 新安县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在这里水流缓慢,黄土高原上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了非常适合烧 制澄泥砚的泥料。黄河中下游禹门口至花园口近三百里两岸沉积泥沙是采泥的场所。这个河段的泥,颜 色为浅灰,粗细均匀,含沙量不大,粘度适中。不同采泥点的泥化学成分有差异。可采集不同的泥根据 经验配合使用。 5.2晾晒 DB4103/T155-2023 2泥料选好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要放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中经风干和风化,晾晒没有具体时间要求, 一般要半年以上,泥料经长期在露天环境中,使原料中水分分布更均匀,增加泥料的可塑性。 5.3添加矿物质 为了使烧制成的澄泥砚具有更高的硬度,同时提高烧成温度,降低次品率,在泥浆过滤前可加入云 母和富含金、银、铜、铁的矿物质。 5.4粉碎 5.4.1长期放置的泥料,会混入一些杂物,要人工粗选,粗选后要进行混合粉碎。 5.4.2如泥料中加入有金属矿石,需要使用球磨机进行粉碎,使泥料矿石混合更均匀。 5.5澄泥(过泥) 5.5.1过泥是在淘洗池与沉淀池进行。将淘洗池中注入清水,将粉碎后的泥料撒入其中进行充分搅拌, 一些细小的草木枝叶之类会漂浮在水面上,可用筛网捞取,漂选出较大的漂浮杂质。 5.5.2将泥浆悬浮液经绢制筛箩(孔径不大于0.062mm)过滤,较粗的夹杂物或沙粒留在绢筛上,过 滤过的较细泥浆进入第一个沉淀池中。 5.5.3将第一个沉淀池中较细泥浆充分搅拌后静置,几天后的泥浆会呈现自然分层的状态,搅动分层 后的上层泥浆与清水,略放置后舀上层泥浆进入第二个沉淀池中。注意,切勿搅动下层较粗颗粒,使较 粗颗粒留在第一个沉淀池中。 5.5.4重复5.5.3搅动→静置→分层→搅动→取上层悬浮液入下一个沉淀池的步骤,留在最后一个沉淀 池中的是最细的泥浆。 5.6入黄丹 有的工艺根据需要可在过泥之后加入黄丹、云母粉(JC/T596)等添加剂。添加剂要求足够细腻,加入 量由工艺师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加入后搅拌均匀,与泥浆充分融合。 5.7泥浆脱水 将泥料静置几天,待其分层后,将上层清水取出,下层泥浆便可以出池了,将出池的泥浆脱水约需 15天到90天,在脱水池中进行,泥浆周围用质地致密的布料围住,便于排水,同时防止外部杂质污染。 5.8贮泥 经过上述步骤处理的泥料,内部水分不均匀,而且含有有机物和气泡,需要经过长期的贮存放置, 亦即陈腐,使水分更加均匀。泥料中的有机物腐烂,进一步提高泥料的可塑性。整个过程泥料要用塑料 布封存,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不低于0℃)和湿度(40%-80%)。 5.9揉泥与练泥 DB4103/T155-2023 3揉泥是由有经验的师傅推挤出泥料中的气泡,如果泥料中掺入了其它含有某种矿物质较多的特殊泥 料,则还需要捶打,使其更充分融合。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借助“真空练泥机”来辅助推挤泥料中 的气泡。排完气的泥料需要糅合在一起方便下一步制坯。 6制作过程 6.1制坯 不同类型的砚台有不同的制坯方式,对于批量生产的砚台坯体制作,主要通过事先做好的石膏模具 来完成。对于特殊定制砚台或精品砚台的制作,需要经过创意、设计再进行制坯。 6.2坯体阴干 砚台坯体具有一定强度后就可以脱模,但含水量仍然较高,需要在一定温湿度的房间内将坯体阴干 到含水量为16%~19%。 6.3制坯与雕琢 无论是脱模后的砚台坯体还是专门设计的砚台坯体,都只是粗略的外形轮廓。用石膏模具制作出的 砚坯,表面很粗糙,因此在阴干后需进一步修坯,用多块石膏模具制作出的砚台有的还有拼接痕迹,在 修坯时也需要处理。修坯时还要对砚台进行第一次雕刻,对模具制作出的坯体是一项精雕细琢的过程。 对专门设计的砚坯,雕琢对砚台制作者要求很高,同样的方案,由不同的制作者雕琢制作出来的成品也 有差异。 6.4完全阴干 雕刻好的砚坯需完全阴干,排出坯体内剩余水分,阴干过程注意控制一定温湿度,为保持同一坯体 干燥速度一致,干燥过程中对同一砚台某些(厚度小于5mm)部位包上塑料膜以达到控制干燥速度, 坯体自身各部分干燥速度差别过大,阴干时容易破裂。 6.5细修打磨 完全阴干后的坯体还需要细修打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边缘细节都要仔细修理。对于盖砚,在细 修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坯体烧成的收缩程度,事先在砚台和砚盖的边缘部分都留好余地,砚台烧成后边缘 仍能吻合完好。细修过的砚台还要经过粗细砂纸的打磨抛光(先用360号砂纸研磨,再用1000号~2000 号砂纸研磨,整个过程要小心轻磨),使得砚台的各个部分光滑细腻,呈现出温润的光泽,细修打磨的 过程一般要重复10次以上。 7入窑烧制 7.1烧制 采用间歇式倒焰窑,窑室里用耐火砖垒成“架窝”,装窑时根据砚坯的大小程度分别放置在“架窝” 的不同隔层之中,烧制时需用砖与泥将窑门封闭,紧留透火孔,烧到温度约1000℃左右,各种工艺有

pdf文档 DB4103-T 155-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 澄泥砚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3-T 155-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  澄泥砚 洛阳市 第 1 页 DB4103-T 155-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  澄泥砚 洛阳市 第 2 页 DB4103-T 155-2023 新安窑品制作技艺  澄泥砚 洛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3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