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05
4103
洛阳市地方标准
DB4103/T157—2023
富硒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2023-11-21发布 2023-12-21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3/T157—2023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汝阳县农业农村局、洛阳富硒农业研究所、
洛阳市富硒产业协会、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河南金硒旺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文邦、李友军、郑跃进、张联合、杨利民、齐文超、李建锋、袁国亮、张姗
姗、赵哲、张小梅、郑永青、王念丽、张莹。
DB4103/T157—2023
1富硒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富硒甘薯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薯苗选用、栽培技术、富硒技术、收获、操
作记载与归档档案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洛阳市富硒甘薯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6种薯
GB5009.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2642甘薯等级规格
NY/T2992甘薯茎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3339甘薯贮运技术规程
NY/T3536甘薯主要病虫害测报技术规范
NY/T3537甘薯脱毒种薯(苗)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富硒甘薯
薯块符合NY/T2642要求、硒元素含量达到GB28050中规定的富硒含量的甘薯。
4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要求。
DB4103/T157—2023
25薯苗选用
5.1品种选用
根据蒸、煮、烤、切干等不同需求,选择适宜洛阳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鲜食型可选择普薯32、烟
薯25、济薯26、心香、哈密等品种,淀粉型可选择商薯19、济25等品种。
5.2选用脱毒苗
根据GB4406、GB7413、NY/T3537要求,选用不低于生产用种级别的脱毒薯苗。
6栽培技术
6.1选地与深翻
甘薯适宜种植在光照充足、土壤疏松、地势较高、排灌良好的地块。薯地耕翻深度不少于30cm,
在耕作时注重选用甘薯起垄、收获等配套用机械。
6.2施底肥
甘薯施肥一般以底肥为主,提倡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根据甘薯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
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要求。施用红薯专用肥,根据产量情况每亩分别施用
40kg~50kg~60kg,对应的产量每亩大约是2000kg~2500kg~5000kg。有条件的每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
200kg或一定数量的农家肥。
6.3起垄
6.3.1大垄双行
有灌溉条件的薯田采用大垄双行,垄距100cm~120cm。以120cm为例,垄面50cm左右,垄底90cm
左右,垄沟各15cm左右,垄高35cm~40cm,每垄错窝双行插苗。
6.3.2小垄单行
丘陵旱地的薯田采用小垄单行,垄距70cm~90cm。以80cm为例,垄面30cm,垄底60cm,垄沟各10cm,
垄高30cm以上,每垄插苗1行。
6.4栽前病虫害防治
6.4.1一般要求
甘薯种苗处理和土壤处理并用,各种病虫害防治用药应符合NY/T393要求。甘薯地下害虫及黑斑病、
茎线虫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应符合NY/T3536和NY/T2992的要求。
6.4.2种苗处理
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g+45%咪鲜胺水剂100g+2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500mL+水2kg+
细土,充分搅拌均匀成泥浆状,把甘薯苗根部理齐,放入搅拌均匀的泥水中,蘸秧深度6cm左右,浸泡
3min~5min,防治黑斑病、茎线虫病及根腐病等。
6.4.3土壤处理
DB4103/T157—2023
3整地起垄时使用土壤处理剂是经济有效的方法。选用2%氯氟·噻虫胺颗粒剂每亩2kg~3kg,防治
蟋蟀、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甘薯茎线虫病防治可采用0.5%阿维菌素颗粒剂每亩
2kg处理土壤,并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2000倍液灌穴。
6.5薯苗栽植
6.5.1栽植时间
露地要求地表下5cm处地温稳定15℃时可以栽植,一般情况下在4月20日前后栽植,如需提前栽植
可采用覆膜技术。
6.5.2栽植方法
薯苗栽植要求浅、平栽,栽植深度在5cm~7cm之间,将薯苗平栽在土中3~5个节,覆土,垄上露
出的薯苗不超过三片叶。
6.5.3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生长期和上市早晚确定栽植密度,一般情况下生长期短、上市早的适当稀植,密度
在每亩3000~3500株;生长期长、上市晚的,密度在每亩4000~4500株;淀粉型甘薯密度每亩3000~3500
株。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密度。
6.6栽后管理
6.6.1水分管理
薯苗栽植灌溉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漫灌等方式。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根据土壤墒情每株薯苗浇水
300mL~500mL,保证甘薯分枝结薯期不缺水。
6.6.2查苗、补苗和保苗
薯苗栽植后,注意浇水护苗,5d~7d内完成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6.6.3除草
若采用中耕除草,在薯苗缓苗后进行,提倡采用机械中耕除草和封土。如果采用化学除草,甘薯田
以使用封闭除草剂为主,谨慎使用茎叶除草剂。化学除草在薯苗移栽后三天内进行,喷施封闭除草剂除
草,每亩使用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g+33%二甲戊灵乳油90g,兑水均匀喷雾,以封闭薯田禾本科杂草
和阔叶杂草。
6.6.4控制旺长
6.6.4.1一般要求
合理施肥是控制旺长的关键,其次是水分控制旺长,分枝结薯期后期通过控制水分实现控制旺长。
也可以根据薯蔓生长情况选用化学方法控制旺长。
6.6.4.2化学方法
根据甘薯长势,采用化学方法控制旺长。
第一次,当薯蔓长50cm左右时,每亩使用30%矮壮·多效唑80g~100g,或7%调环酸钙·烯唑醇20g~
40g,兑水60kg,均匀喷雾。
DB4103/T157—2023
4第二次,视薯蔓长势,间隔20d左右,每亩使用30%矮壮·多效唑150g~200g,或7%调环酸钙·烯
唑醇40g~60g,兑水60kg,均匀喷雾。
第三次,视薯蔓长势,间隔20d左右,每亩使用30%矮壮·多效唑150g~200g,或7%调环酸钙·烯
唑醇40g~60g,兑水60kg,均匀喷雾。
6.7中后期管理
6.7.1除草
中后期田间如有杂草,采取人工除草。
6.7.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3536的规定。
若田间发生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时,可每亩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抗蚜威可湿
性粉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25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若田间发生甘薯麦蛾、甜菜夜蛾等各类青虫时,可每亩使用甲维·茚虫威60mL,兑水30kg,均匀
喷雾。
若田间发生蝗虫等虫害时,可每亩使用高效氯氰菊酯10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6.7.3叶面喷肥
甘薯后期出现缺肥时,配制2%-3%硫酸钾溶液,或者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雾
30kg~45kg溶液。
7富硒技术
7.1施用原则
根据土壤中的硒含量,选用不同种类、浓度和剂量的硒营养强化剂。
7.2叶面喷硒
7.2.1硒施用量
硒营养强化剂施用量应按照硒营养强化剂《使用说明书》或专家团队技术方案要求执行。每亩兑水
30kg-45kg进行均匀喷施。可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或无人机喷施。
7.2.2喷硒时期及次数
叶面喷硒时间控制在分枝结薯期,春薯在栽后50d、夏薯在栽后40d开始,至收获前30d结束,淀粉
型甘薯在收获前50d结束。一般叶面喷施2~3次,每次间隔7d~10d。
7.2.3喷施时间
晴天下午4点后,阴天全天均可喷施,将硒营养强化剂稀释液均匀喷在甘薯叶片上,喷施后12h内
如遇雨,需重新喷施或者遇雨时喷洒次数增加1次。
8收获
DB4103-T 157-2023 富硒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12-16 11:13:3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