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30 CCS B 43 长 2201 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201/T 22—2022 双阳梅花鹿 Shuangyang sika deer 2022 - 01 - 14 发布 2022 - 01 - 30 实施 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2201/T 2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长春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长春市农业科学院、长春市双阳区畜牧总站、长春市乾艺生物科技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来明、付晓霞、陈琦、王鸿雁、陶鲁东、权心娇、李男、崔鹤馨、刘亚军、 丁忠、李永民、张鸿、祝春玲、夏超、韩坤。 I DB 2201/T 22—2022 双阳梅花鹿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阳梅花鹿的体貌特征、生长性能、产茸性能、繁殖性能、屠宰性能和性能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梅花鹿品种鉴定、选育及经营活动中的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阳梅花鹿 Shuangyang sika deer 是以双阳型梅花鹿为基础,采用大群闭锁繁育方法,经过组建基础群、初选扩繁、精选提高三个阶 段培育而成的第一个茸用梅花鹿品种。 3.2 二杠茸 two-branch antler 只具有主干和眉枝的鹿茸。 3.3 三杈茸 three-branch antler 具有主干、眉枝和中枝的鹿茸。 3.4 屠宰率 slaughter rate 宰后胴体重量和畜禽活重(空腹 24 h)的比率。 4 体貌特征 体貌特征见表 1和图A.1 ~ A.4。 表1 双阳梅花鹿体貌特征 特征 体貌 公鹿 母鹿 体型 中等 中等 头部 呈楔形,额宽平 头清秀 颈部 粗壮、长短适中 细长,约为头长的1.5倍 1 DB 2201/T 22—2022 表 1 双阳梅花鹿体貌特征(续) 特征 体貌 茸角 公鹿 母鹿 茸细毛呈红色,大而粗短,拔挺短;眉枝长,分生部位 无角 低;茸顶肥大而粗嫩;茸型美,主干基部向外侧偏伸, 中部向内弯曲;主干角基间距小,没有冰枝。 毛色 夏毛为棕红色或棕黄色,梅花斑点大而稀疏,色白,排列不规则;臀斑边缘生黑毛圈,内着洁白长毛;喉斑较小, 距毛着生部位略高,黄褐色。冬毛密而长,灰褐色,梅花斑点隐约可见。 背部 肩峰平缓,背腰平直。肩峰至尾根背脊两侧生有两条 1.5 cm ~ 2.5 cm 宽的褐色背线,背线外侧分布有白色梅 花斑点。 胸部 宽深,胸围大。 腹部 腹部充实,腹围较大。 尻部 略有倾斜。 躯干 呈长方形。 四肢 较短,筋腱发达,皮肤紧凑,关节明显,蹄小、质坚、端正。 5 生长性能 不同时期梅花鹿平均体重和体尺见表 2。 表2 6 双阳梅花鹿体重、体尺 性能指标 成年公鹿 成年母鹿 初生公鹿 初生母鹿 体重(kg) 134 ~ 141 72 ~ 83 5.1 ~ 6.4 5.1 ~ 6.2 体高(cm) 101 ~ 111 88 ~ 93 44.6 ~ 51.0 45.3 ~ 48.5 体斜长cm) 113 ~ 119 101 ~ 107 - - 胸围(cm) 111 ~ 123 93 ~ 100 37.1 ~ 40.9 35.0 ~ 41.2 胸深(cm) 45 ~ 48 36 ~ 38 - - 管围(cm) 11.6 ~ 11.9 9.7 ~ 10.1 6.2 ~ 6.8 5.6 ~ 7.0 额宽(cm) 15.2 ~ 15.7 13.0 ~ 13.7 - - 角基距cm) 3.5 ~ 5.0 - - - 产茸性能 产茸性能见表 3。 2 DB 2201/T 22—2022 表3 双阳梅花鹿产茸性能 性能指标 参数 二杠干茸平均单产(g) 800 ~ 1650 头茬茸优质率(%) 70 ~ 80 畸形茸率(%) 10 ~ 15 头茬茸鲜干比 2.7 ~ 3.0 二杠茸主干长(cm) 30 ~ 40 三杈茸主干长(cm) 45 ~ 50 7 繁殖性能 繁殖性能见表 4。 表4 双阳梅花鹿繁殖性能 参数 性能指标 性成熟时间(月龄) 初配时间(月龄) 公鹿 母鹿 16 ~ 18 16 ~ 18 36 28 配种期(月份) 9 ~ 11 产仔期(月份) — 5 ~ 7 发情周期(天) — 7 ~ 21 利用年限(年) 10 ~ 12 10 ~ 12 妊娠期(天) — 229 ~ 241 受胎率(%) — 89 ~ 91 产仔率(%) — 80 ~ 89 仔鹿成活率(%) — 70 ~ 85 8 屠宰性能 屠宰性能见表 5。 表5 指标 屠宰性能 屠宰重(kg) 屠宰率(%) 净肉重(kg) 净肉率(%) 公 130 ~ 140 55 ~ 65 65 ~ 75 50 ~ 55 母 65 ~ 75 51 ~ 54 25 ~ 35 38 ~ 43 参数 3 DB 2201/T 22—2022 9 性能测定 9.1 体重 9.1.1 初生仔鹿体重 仔鹿出生毛干后1日龄的体重为初生鹿体重,一般采用量程为100kg~200kg的台秤测定,要求准确到 0.1kg,且记录时应注明性别。 9.1.2 成年期鹿体重 茸鹿4周岁体成熟以后统称为成年期。成年公鹿体重一般要求于每年的5月份~7月份期间测定,此时 结合锯头茬茸进行记录时应注明锯别或年龄;成年母鹿体重一般要求于每年仔鹿离乳分群时测定,记录 时应注明胎别或年龄。一般采用前后带活动插门的过道上安装量程为500kg~1000kg的小地秤测定;也可 用药物将鹿麻醉后测定。且应早晨空腹称重。 9.2 体尺 9.2.1 体高 肩胛骨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要求用测杖测量应准确到1cm。 9.2.3 体斜长 肩端前缘(肱骨隆凸的最前点)到臀端后缘(坐骨结节的后内隆突)的直线距离。要求用测杖测量,应 准确到1cm。 9.2.4 胸围 沿肩胛骨后缘垂直绕胸部测量的周长。要求用卷尺测量应准确到1cm。 9.2.5 胸深 肩胛骨最高点至胸骨下缘的垂直距离(cm)。 9.2.6 额宽 额的最大宽度,即两眼眶外侧缘间的直线距离。要求用圆形测定器测量应准确到0.5 cm。 9.2.7 角基距 角基距是指贴近额骨量取的左右角柄中心间的直线距离。要求用圆形测定器测量,应准确到0.5cm。 9.2.8 管围 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cm)。 9.3 产茸性能 9.3.1 二杠干茸平均单产 二杠干茸总产量除以锯二杠茸公鹿头数之值。 4 DB 2201/T 22—2022 9.3.2 头茬茸优质率 按现行的收茸标准,优质头茬鹿茸在群体中所占的百分率。 9.3.3 畸形茸率 上锯公鹿头茬畸形茸支数占上锯公鹿头茬茸总支数的百分比。 9.3.4 头茬茸鲜干比 头茬茸鲜茸重与其加式成干品重的比值。 9.3.5 主干长 锯口边缘至鹿茸顶端的自然长度。要求用卷尺沿鹿茸主干后侧测量,应准确到0.1cm。 5 DB 2201/T 22—202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双阳梅花鹿图片 A.1 公鹿 A.1.1 正面照 双阳梅花鹿公鹿正面照参见图A.1。 图 A.1 双阳梅花鹿公鹿正面照 A.1.2 侧面照 双阳梅花鹿公鹿侧面照参见图A.2。 图 A.2 双阳梅花鹿公鹿侧面照 6 DB 2201/T 22—2022 A.2 母鹿 A.2.1 正面照 双阳梅花鹿母鹿正面照参见图A.3。 图 A.3 双阳梅花鹿母鹿正面照 A.2.2 侧面照 双阳梅花鹿母鹿侧面照参见图A.4。 图 A.4 双阳梅花鹿母鹿侧面照 7
DB2201-T 22-2022 双阳梅花鹿 长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22:09: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