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9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11.220 CCS B 41 65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The regulation of diagnosis and chemicals desinsectization technique for equine parascariosis 2022 - 05 - 09 发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 65/T 449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伟、刘丹丹、范士龙、王金明、芦星、李思媛、韦丽婷、呼尔查、巴音查汗·盖 力克、郭庆勇、张杨、李永畅、李才善。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农业大学。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408号)、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市农大东路311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 路16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 联系电话:0991-8568089;传真:0991-8527722;邮编:830004 新疆农业大学 联系电话:0991-8763453;传真:0991-8763453;邮编:8300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联系电话:0991-2818750;传真:0991-2311250;邮编:830004 I DB 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副蛔虫病的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养马场(户)、动物诊疗机构、动物防疫防控机构对马副蛔虫病的诊疗及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马副蛔虫病 equine parascariosis 由蛔科(Ascaridae)副蛔属(Parascaris)的马副蛔虫(Parascaris equorum)寄生于马、驴、 骡、斑马等马属动物的小肠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有时可见于胃或胆管内,是马属动物的一种常见寄生虫 病,该病对幼驹的危害很大。临床上以进行性消瘦、贫血、腹泻、疝痛等为主要特征。马副蛔虫病原形 态参见附录A。 马副蛔虫 parascaris equorum 隶属于动物界(Animalia)、后生动物亚界(Metazoan)、线形动物门(Nematoda)、尾感器纲 (Secernentea)、蛔目(Ascaridata)、蛔科(Ascarididae)、副蛔属(Parascaris)。马副蛔虫生 活史及疾病流行特征参见附录B。 4 诊断 发病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幼虫移行期)呈现肠炎症状,持续3 d后,呈现支气管肺炎症状(蛔虫性肺炎),表现为 咳嗽,短期发热,流浆液性或粘液性鼻汁。后期即成虫寄生期呈现肠炎症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严 重感染时发生肠梗阻或穿孔,引起肠梗阻或腹膜炎,幼驹生长发育停滞;病畜表现精神不振、易疲乏、 毛粗干、发育迟缓、黏膜苍白;血常规检查出现贫血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血象,严重者会引起死亡。 病原学诊断 4.2.1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宜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参见附录C。经粪便检查,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与 附录A中图A.2相同的特征性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4.2.2 治疗性诊断 1 DB 65/T 4494—2022 疑似患病马可进行治疗性诊断,使用常用驱虫药如丙硫咪唑、精制敌百虫、芬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 虫,若在粪便中检出马副蛔虫虫体见附录A中图A.1,即可确诊。 4.2.3 剖检诊断 若马匹已死亡,剖检后在小肠内检出虫体见附录A中图A.1,也可确诊。 5 治疗 原则 以早期准确诊断、 及时用药物驱虫为主;急性病例产生并发症时应对症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和护理。 方法 5.2.1 阿苯达唑 口服,一次量,5 mg/kg~10 mg/kg。注意事项:马对该药较敏感,切忌大剂量连续使用,妊娠前 期禁用。 5.2.2 芬苯达唑 口服,一次量,5 mg/kg~7.5 mg/kg。注意事项:妊娠前期禁用,肉用马禁用。 5.2.3 奥芬达唑 口服,一次量,10 mg/kg。注意事项:妊娠前期禁用,肉用马禁用。 5.2.4 氧苯达唑 口服,一次量,10 mg/kg~15 mg/kg。注意事项:妊娠前期禁用,肉用马禁用。 5.2.5 甲苯达唑 口服,一次量,8.8 mg/kg。 5.2.6 枸橼酸乙胺嗪 口服,一次量,20 mg/kg。 5.2.7 精制敌百虫 口服,一次量,30 mg/kg~50 mg/kg,配成10%~20%的水溶液,用胃管投服。极限量:口服,一次 ≤20 g。 5.2.8 枸橼酸哌嗪(驱蛔灵) 口服,一次量,0.2 g/kg~0.25 g/kg。注意事项:该药品对肾脏有损害作用,肝肾疾病病畜慎用。 加入本品的饲料或饮水应在12 h内用完,混饲或混饮给药前一天晚上,应停止供给饮水和饲料,孕马慎 用。 5.2.9 伊维菌素 2 DB 65/T 4494—2022 口服,一次量,0.2 mg/kg。注意事项:使用1个月后可重复用药1次增强驱虫效果;禁止与乙胺嗪 联合使用。 5.2.10 阿维菌素 口服,一次量,0.2 mg/kg。注意事项:禁止与乙胺嗪联合使用。 6 预防 预防性驱虫 每年对马群进行1次~2次预防性驱虫,驱虫后3 d~5 d内不应放牧,以便将含有虫体及虫卵的粪便 集中无害化处理。可考虑入冬前驱虫,转移牧场前驱虫,以及舍饲前驱虫。妊娠马在产前2个月驱虫。 应经常检查幼驹,及早发现病畜,及时进行驱虫。驱虫药物及剂量见5.2。 综合预防 6.2.1 控制环境卫生 注意厩舍内的清洁卫生工作。粪便应逐日打扫清除,并进行生物热处理。定期对饲槽、饮水器等用 具进行沸水冲洗消毒。注意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饲草应放在饲槽或草架上喂马。饮水宜使用自来水 或井水,容器应保持清洁,避免被粪便污染。 6.2.2 分区轮牧 对放牧马群,建议实行分区轮牧,或与牛、羊畜群进行有计划的互换轮牧,减少草场中随马粪便排 出的虫卵对马群的交叉感染。 3 DB 65/T 4494—2022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马副蛔虫病原形态 A.1 马副蛔虫成虫形态特征 马副蛔虫是马属动物体内最粗大的一种寄生性线虫。虫体近似圆柱形,两端较细,黄白色。口孔周 围有3片唇,其中背唇稍大。唇基部有明显的间唇。每个唇的中前部内侧面有一横沟,将唇片分为前后 两部分。唇片与体部之间有明显的横沟,见图A.1。雄虫长15 cm~28 cm,尾端向腹面弯曲;雌虫长18 cm~37 cm,尾部直,阴门开口于虫体前1/4部分的腹面,见图A.2。 图A.1 马副蛔虫头部形态(20×) A B 注: A.雌虫;B.雄虫。 图A.2 马副蛔虫成虫形态 A.2 马副蛔虫卵形态特征 近似圆形,呈黄色或黄褐色,直径90 μm~100 μm,虫卵表面有不光滑的蛋白膜,卵壳厚。新排 出时,卵内含一圆形的尚未分裂的胚细胞,见图A.3。 4 DB 65/T 4494—2022 图A.3 马副蛔虫卵(400×) 5 DB 65/T 4494—202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马副蛔虫生活史及疾病流行特征 B.1 马副蛔虫生活史 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有充分氧气的条件下,经10 d~15 d发育为感染 性虫卵。 经口感染马属动物宿主之后,感染性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出幼虫,大多数幼虫钻入肠壁进入血管, 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幼虫在肝脏内进行第2次蜕化,产生的第3期幼虫随血液经肝静脉、后腔静脉到达心 脏,并经肺循环到达肺泡。肺泡内的第3期幼虫进行第3次蜕化,产生第4期幼虫离开肺泡,进入支气管 上行至气管,到达咽部,再次经食道、胃重返小肠。最终在小肠内完成第4次即最后1次蜕化,变为成虫。 自感染性虫卵被马属动物吞食,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需2个月~2.5个月,见图B.1。 B.2 马副蛔虫病流行特征 本病传播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属于土源性寄生虫,主要传播途径为含虫卵的粪便污染饲草、饮水 以及厩舍等,经粪口途径在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之间传播。本病流行范围广,但以幼驹感染性最强。 马副蛔虫感染多发于秋冬季,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与饲养管理有关,厩舍内的感染机会一般多于牧 场,特别是将饲料任意散放在厩舍地面上让马采食时,更易增加感染机会。虫卵对不利的外界因素抵抗 力较强。适宜温度为10 ℃~37 ℃,在39 ℃时发育停止并变性失活。气温低于10 ℃,虫卵停止发育, 但不死亡,遇适宜条件仍可继续发育为感染性虫卵。故冬季厩舍内存在蛔虫卵,成为早春季节的感染来 源。马副蛔虫卵对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只有5%硫酸或5%氢氧化钠或50 ℃以上的高温及长期干燥, 才能有效的杀死马副蛔虫卵。 标引序号说明: i——感染阶段; d——诊断阶段; 1——马消化道内的成虫; 2——随粪便排出的虫卵; 3——虫卵发育为感染性阶段; 6 DB 65/T 4494—2022 4——感染性虫卵经口进入马体内; 5——虫卵在马消化道内孵出幼虫; 6——幼虫钻破肠壁在体内移行后到达咽部重返消化道。 图B.1 马副蛔虫生活史 7 DB 65/T 4494—2022 C C 附 录 C (规范性) 病原学诊断方法 C.1 粪便检查 C.1.1 直接涂片法 C.1.1.1 主要设备、材料和试剂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C.1.1.2 粪便样品采集 从待检马匹圈舍或牧场采集该马匹的新鲜粪便,置于一次性采样袋中,并进行标号,所采集的样品 应与马匹对应。注意粪便应新鲜,必要时进行直肠采粪。若采集的粪便无法马上进行检查,可将粪便样 品置于4 ℃保存,防止虫卵在常温中孵化。 C.1.1.3 检查方法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加1滴~2滴清水,用镊子取少量待检新鲜粪便置于清水中,用小镊子仔细涂抹 均匀。再用镊子将粪便中的较大的草棍和渣子等异物去除,之后加盖盖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特 征性虫卵或幼虫。 C.1.1.4 注意事项 粪便涂片的厚度以在载玻片下面垫上有字的纸时,透过载玻片能隐约看见纸上的字迹为宜。粪便直 接涂片法的优点是快速、简单易行, 适合于虫卵量大的粪便检验;缺点是对虫卵含量低的粪便检出率低。 实际工作中,需增加样品检测数量,以提高检出率。 C.1.2 饱和盐水漂浮法 C.1.2.1 主

pdf文档 DB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1 页 DB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2 页 DB65-T 4494-2022 马副蛔虫病诊断与化学药物驱虫技术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5:10:1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