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040 CCS X 83 3502 福 建 省 厦 门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2/T 081—2022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bamboo fungus 2022 - 06 - 13 发布 2022 - 06 - 13 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02/T 081—2022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栽培场地要求…………………………………………………………………………………………………………………………………………….2 5 菇棚搭建要求…………………………………………………………………………………………………………………………………………… 2 6 生产投入品要求………………………………………………………………………………………………………………………………………. 3 7 栽培技术要求…………………………………………………………………………………………………………………………………………… 3 8 采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 7 9 转潮管理…………………………………………………………………………………………………………………………………………………….8 10 病虫害防控……………………………………………………………………………………………………………………………………………… 8 11 生产档案管理…………………………………………………………………………………………………………………………………………… 9 附录 A(资料性)消毒剂施用方法…………………………………………………………………………………………………………….. 10 附录 B(资料性)原材料质量要求…………………………………………………………………………………………………………….11 附录 C(资料性)培养料配方…………………………………………………………………………………………………………………..12 附录 D(资料性)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13 附录 E(资料性)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19 I DB3502/T 081—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 本文件由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菌春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厦门市翔安区莲塘宏路茶树菇专业合作社、厦门 南泰食品有限公司、厦门高原山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市同安区菌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邱小蓝、林文化、林一帆、江旺坤、阮以恒、阮召校、阮诗权、郭宝 珠、阮召渠、何华、阮诗明、曾淑玲。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3502/T 081—2022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竹荪栽培的术语与定义、栽培场地要求、菇棚搭建要求、生产投入品要求、栽培技术 要求、采收、加工、包装、贮存、运输、转潮管理、病虫害防控、生产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棘托竹荪、长裙竹荪、红托竹荪、短裙竹荪等的人工栽培及自然条件下的季节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86.2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 GB/T 2440 尿素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T 8946 塑料编织袋通用技术要求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24616 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836 竹荪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2798.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 5 部分:食用菌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竹荪 bamboo fungus 1 DB3502/T 081—2022 拉丁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 Fisch。又称竹参、竹花、网纱菌、竹荪等, 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鬼笔菌目、鬼笔菌科、竹荪属。 3.2 菌索 rhizomorph 竹荪菌丝集结形成的绳索状结构。 3.3 菌索 rhizomorph 3.4 菌蕾期 button.stage 菌丝束向土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束先端膨大,分化成原基,形成菌蕾,进而发育成球状的阶 段。 3.5 竹荪菌蛋 Dictyophora 由菌蕾发育形成的较大的球状子实体;外形球状,被菌托完全包裹,为尚未完全成熟的子实体。 3.6 撒裙 Scatter skirt 菌球顶端破裂,菌柄伸长,向下展开白色网状(菌幕)菌裙。 4 栽培场地要求 4.1 灌溉水 可采用井水、山泉水,应符合 NY/T 5010、GB 5749 的规定。 4.2 林下栽培 4.2.1 场地选择 4.2.1.1 林下的遮阳度达到 60 %~70 %,株行距 200cm 以上,3 年内未栽培过竹荪的 (闲)地、竹、林 地,坡度小于 25°。不宜选择低洼和过于阴湿的林下地块、竹林地。 4.2.1.2 应选择土壤腐殖质含质高、排灌方便、疏松肥沃,土质以沙壤土为宜。 4.3 大田栽培 4.3.1 宜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含腐殖质的水稻田、旱地;大田栽培不得连作;可经过水旱轮作。 4.3.2 土壤应选择疏松肥沃、无白蚁的壤土或粘壤土,不宜用沙土、粘土、pH 6.0~7.5;土壤质量应 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NY/T 2798.5 的规定。 5 菇棚搭建要求 2 DB3502/T 081—2022 5.1 林下搭荫棚 5.1.1 林木郁闭度小于 0.5 时应遮阳避光, 采用钢管材料搭成,荫棚高度 180 cm~200 cm,棚顶用遮 阳网或用树枝、茅草遮盖。 5.1.2 林木遮光率达 65 %~70 % 的遮荫效果前提下, 可以不需搭荫棚。 5.2 大田搭荫棚 5.2.1 采用钢管材料搭建而成,棚架高宜 230 cm~250 cm,荫棚宽度、长度不限。 5.2.2 棚顶及四周用遮阳率 80 %~90 %的遮阳网或其它遮荫物覆盖,并固定牢固,避免阳光直射。 5.2.3 荫棚光线保持“散射光”。 5.3 畦床拱小棚 5.3.1 根据生产的实际,子实体生长期需保持适当的荫蔽度,揭去地膜时,畦床栽培地面上需要拱小 拱棚覆盖膜,以避免雨淋。 5.3.2 采用直径 4 cm~5 cm 的 PVC 管,再用直径 2 cm~3 cm 的 PVC 软管,将水分流到畦床;每个畦 床上铺设一条微喷水带。 6 生产投入品要求 6.1 栽培基质 6.1.1 以各种农作物为主要原料,如毛竹屑(叶、片)、阔叶树屑(叶、枝)、农作物玉米秆、豆秆、 花生秆、玉米芯、五节芒、芦苇、杂木片、(芯、壳)杂木屑、刨花、稻壳、稻草等,应新鲜、洁净、 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并符合 NY/T 1935、NY 5099 及附录 B 的规定。 6.1.2 以尿素、石膏粉、石灰粉、轻质碳酸钙为辅料,其中尿素应符合 GB/T 2440 的要求,其他辅料 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6.1.3 严禁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禁限用农药。 6.2 菌种 6.2.1 菌种选择原则:应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菌种。 6.2.2 菌种来源:宜来自经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者。 6.2.3 菌种质量:应无杂菌、无病虫,菌丝浓密粗壮、白色、菌龄适中,生活力强,并符合 NY/T 1742 的规定。 6.3 消毒用剂 常用消毒剂施用方法应符合 NY/T 2798.5、NY/T 2375 的规定。参见附录 A。 6.4 农药 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 7 栽培技术要求 3 DB3502/T 081—2022 7.1 栽培季节 厦门地区竹荪栽培播种时间安排在 1 月~3 月播种。 7.2 培养料配制 7.2.1 配料 按配方准备好主料、辅料,培养料配方参见附录C。大田栽培用料量,林下栽培用干料量(4000 kg~ 2 2 5000kg )/667 m (以林下空地面积计算);大田栽培用干料量(6500 kg~7500 kg)/ 667 m 。 7.2.2 培养料预处理 7.2.2.1 脱粒后的玉米芯应碾压处理。 7.2.2.2 玉米秆碾压后,截(割)成20 cm~30 cm 长的秸秆或小颗粒。 7.2.2.3 竹屑应提前3 d~5 d充分预湿堆制。 7.2.2.4 稻草、玉米秆、棉籽壳、玉米芯等需预湿2 d~3 d,可直接用清洁无污染的水喷淋,每天喷 水3次,每次20 min~30 min;预湿后,第2d在料面撒一层石灰粉0.5 %。堆积期间需翻堆2次,使原料 均匀吸足水分。 7.2.3 建堆发酵 7.2.3.1 播种前50 d~60 d建堆,堆料高度150 cm~170 cm,宽度200
DB3502-T 081-2022 竹荪栽培技术规程 厦门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1:29:4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