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CCS B 05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752—2022 代替 DB33/T 752—2009 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lant micropropagation 2022 - 05 - 17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33/T 752—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植物组培工厂建设 .................................................................. 1 5 设备、器材及试剂 .................................................................. 2 6 组培车间管理 ...................................................................... 2 7 组培苗生产技术流程 ................................................................ 3 8 无菌接种操作及注意 ................................................................ 6 9 组培苗移栽和穴盘苗生产 ............................................................ 7 10 出苗、包装、运输 ................................................................. 8 附录 A(资料性) 植物组培工厂所需仪器和设备 .......................................... 9 附录 B(资料性) 植物组培工厂所需器皿及器材 ......................................... 13 附录 C(资料性) 植物组培常用试剂 ................................................... 16 附录 D(资料性)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基本培养基成分 ..................................... 20 附录 E(资料性) MS 培养基母液配制表 ................................................ 22 附录 F(资料性) 植物组培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配制 ................................. 23 附录 G(资料性) 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流程示意图 ......................................... 24 附录 H(资料性) 温室育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25 I DB33/T 752—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 752—2009《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与DB33/T 752—2009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b) 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2009 版第 2 章); c) 修改了组培工厂建设(见第 4 章和第 5 章,2009 版第 3 章); d) 修改了组培车间管理(见第 6 张,2009 版第 5 章、7.1、7.2、7.3 和第 10 章); e) 修改了组培苗生产技术流程(见第 7 章,2009 版第 4 章、第 6 章和第 8 章); f) 修改了无菌接种操作及注意(见第 8 章,2009 版第 9 章); g) 修改了组培苗移栽和穴盘苗生产(见第 9 章,2009 版第 11 章); h) 删除了质量标准(见 2009 版第 11 章); i) 删除了附录 A 和附录 C(见 2009 版附录 A、附录 C); j) 修改了部分附录结构及内容(见附录 A、B、C、D、E、F 和附录 G,2009 版附录 D、E、F、G、H、 I 和附录 B); k) 增加了温室育苗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见附录 H)。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剑平、陈志、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李海营、K.B Kumar、王燕。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752—200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3/T 752—2022 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种苗组培快繁的术语和定义、植物组培工厂建设、设备、器材及试剂、组培车间 管理、组培苗生产技术流程、无菌接种操作、组培苗移栽和穴盘苗生产及包装、标签、运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种苗组培快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NY/T 2306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继代 植物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培养材料从原培养基中转出,在无菌条件下经过切割后转接到新鲜 培养基中继续增殖培养的过程。 3.2 外植体 从活体植物上获取的用于植物组培生产的组织或器官。 3.3 组培苗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方式生产获得的苗。 4 植物组培工厂建设 4.1 工厂选址 厂址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远离污染源,通水通电,交通便利的位置。 1 DB33/T 752—2022 4.2 厂房建设 地基宜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地面、外部墙体和顶层宜作防潮、防水、防渗、保温和隔热相关处理, 内部墙壁光滑,防水;厂房为2层以上的建筑时,应安装物流电梯;地面和多层结构的楼面均布活荷载、 雪压、风压荷载系数按GB 50009中书库建设指标。 4.3 功能区规划及要求 4.3.1 组培车间 组培车间包括洗涤室、培养瓶晾干室、试剂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培养基储存室、 更衣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苗室和储物室功能区等。各功能区域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次序,设计为连 续、有序、通畅和合理的流水线。厂房为多层建筑时,培养室设在二楼及以上楼层,其余功能区设在一 楼;组培室净道、污道分离,人、物流分开。接种操作区按100级净化标准设计;培养基储存室、接种 室、培养室按10万级净化标准设计;试剂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更衣室和出苗室等按30 万级净化标准设计;储物室、洗涤室、培养瓶晾干室防尘、防潮,通风良好;不同级别洁净区出入口处 安装风淋装置;洁净区域内配置消毒灭菌设备、空气净化和洁净新风补偿系统。 4.3.2 管理区 管理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和其它必要工作空间等。 4.3.3 温室 温室包括母本保存圃、组培苗驯化区和组培苗培育区等。 5 设备、器材及试剂 5.1 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设备包括灭菌设备、培养设备、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消防设施等,具体参见附 录A。 5.2 器材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器材包括各类器材、器皿以及其它常用消耗品等,具体参见附录B。 5.3 试剂 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无机盐类、有机物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消毒剂等,各类试剂的品名、纯度等 级和储存方法参见附录C。 6 组培车间管理 6.1 污染容器灭菌 污染的容器在未打开的情况下,在0.10 MPa~0.11 MPa、121 ℃条件下,灭菌30分钟~40分钟。 6.2 培养容器的清洗 2 DB33/T 752—2022 清空培养容器内部材料和培养基后放入洗洁精或洗衣粉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然 后清洗掉容器内、外壁附着物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内、外壁3遍~5遍。清洗干净后,培养容器后倒扣于 组培用托盘中沥水、晾干备用。清洗干净的培养容器壁不挂水珠,晾干的培养容器内外壁无明显的斑点、 污迹。 6.3 人员管理 组培车间人员换鞋、穿工作服后,经风淋除尘进入车间。进出随手轻轻关门。 6.4 清洁及消毒 车间内部每周用消毒液(0.1 %新洁尔灭溶液等)清洁车间内部地面、门窗等。每两周用紫外灯照射 30分钟或臭氧发生器消毒60分钟。紫外灯按每平方米配置2瓦的比例进行配置,臭氧消毒时,内部空间 保持70 %~80 %相对湿度,温度保持在25 ℃~35 ℃,臭氧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20毫克/立方米。定期 检查培养室内漏雨及墙壁长霉情况,发现有霉菌时应及时去除,并用防菌涂料粉刷墙壁。 6.5 污染检查 培养材料污染应有专人检查、清理,并做好记录。发现污染瓶,不应在培养间及走道内开启,立即 转移至洗涤间,按照6.1进行灭菌,然后正常清洗,并对处理情况作记录。污染率若超过3 %,应及时反 馈给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协同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 6.6 设备管理 空调设备出风口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清洗和消毒处理;整体净化组培室每半年更换高效过滤装置, 清洁通风管道;定期检查各种设备使用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 6.7 厂房外部清洁 厂房外部保持清洁、无堆积杂物,定期清理厂房周边杂草。 7 组培苗生产技术流程 7.1
DB33-T 752-2022 植物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1:10:5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