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CCS 65.020.20 B 05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2452—2022 设施葡萄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grapes in greenhouse 2022 - 03 - 07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4 - 07 实施 发 布 DB33/T 2452—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浙江省水果产业协会、金 华市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督检测中心、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松阳县绿珍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浦江县 靓松家庭农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桂玲、虞轶俊、孙钧、王强、秦华、虞冰、王其松、陈凯、杜雨婷、王豆、 赵贤生、汪培鸿、周成敏、李火良。 I DB33/T 2452—2022 设施葡萄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葡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建园、建棚、苗木质量、栽植要求、保温控温、枝 梢、花果、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产品检测、采收和标识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葡萄绿色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469 葡萄苗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844 绿色食品 温带水果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葡萄产地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 5 品种选择 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和品种区划,选择对病害和虫害有抗性和耐性的、具有良好经济性 状和特色的品种。可优选的品种如:阳光玫瑰、巨峰、夏黑等。 6 建园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土地平整、地势较高、排灌畅通、pH5.5~7.5的园地建园。 7 建棚 7.1 连栋钢架大棚 1 DB33/T 2452—2022 棚体结构:设施采用钢管、三角铁或钢管与着地水泥柱、葡萄架面连成一体,根据不同产地条件, 所建大棚应具备抗台风、抗雪灾、抗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单棚宽4.8 m~6.0 m,矢高3.0 m~ 3.5 m,肩高1.8 m~2.0 m,长30.0 m~60.0 m,连棚数以5个为宜。棚两边均留80 cm散热带。棚体结构 见图1。 图1 棚体结构图 7.2 单体棚 棚宽5.4 m~6.0 m,每个棚留50 cm散热带。大棚长以60 m为限;棚顶膜可选用0.03 mm抗老化膜, 每年更换一次,棚围膜可用旧膜。 7.3 简易避雨棚 可用竹木、水泥柱、钢丝等搭建,棚宽2.5 m~3 m,矢高2.4 m~2.5 m。 7.4 排水沟 对三沟进行设计、施工,即围沟1 m深,1.2 m宽;腰沟60 cm深,1 m宽;畦沟40 cm深,50 cm宽。 8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应符合NY/T 469的规定,采用无病虫苗木,宜在生长季节依据砧木或品种的植物学特征 进行纯度检查、去杂。 9 栽植要求 9.1 栽植密度 2 连栋大棚行距2.4 m~3.0 m,株距1.5 m~4.0 m,每667 m (每亩)栽50株~185株;简易连栋小棚 2 行距2.2 m~3.0 m,株距1.5 m~4.0 m,每667 m (每亩)栽50株~200株;栽植方向以南北为宜。 9.2 栽植要求 2 起垄栽培,定植沟30 cm~50 cm,宽60 cm~80 cm,每667 m (每亩)施1 000 kg以上有机肥,加100 kg磷肥混合施在沟内,分两层施,上层20 cm左右用原表土进行覆盖。定植前,对苗根系进行修剪,用 3度~5度石硫合剂或1 %硫酸铜液进行消毒。定植时,苗根向四周伸展,浇透水,最后铺黑膜。 10 保温控温 2 DB33/T 2452—2022 10.1 休眠解除期 棚内温度控制在0 ℃~9 ℃。 10.2 催芽期 前两周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15 ℃~20 ℃,夜晚控制在5 ℃~10 ℃;第三周开始至萌芽,棚内温度 白天控制在20 ℃~25 ℃,夜晚控制在10 ℃~15 ℃。 10.3 花期 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2 ℃~26 ℃,夜晚控制在15 ℃~20 ℃。 10.4 幼果发育期 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5 ℃~28 ℃,夜晚控制在20 ℃~22 ℃。 10.5 转色成熟期 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8 ℃~32 ℃,夜晚控制在14 ℃~16 ℃,昼夜温差10 ℃以上。 11 枝梢管理 11.1 定梢 萌芽后20天内定梢,梢距18 cm~20 cm。 11.2 剪梢 主梢花前6片~8片叶时轻摘心,顶端副梢4片~7片叶绝后摘心;其他副梢1片~2片叶,绝后摘心。 12 花果管理 12.1 调节产量 2 根据不同品种,产量控制在每667 m (每亩)1 250 kg~1 500 kg。 12.2 花序整形 花前一周内整花穗。根据品种,留穗尖5 cm~15 cm。对于做无核化处理的品种,花前整花穗,留 穗尖5 cm~10 cm,保证有13个~15个小花穗;对于有核栽培品种,花前整花穗,剪去穗尖1 cm,留中 间部位15个~18个小花穗,其余如副穗等疏除。 12.3 果穗整形 盛花后10天~15天果穗整形。每穗留果粒数为大果型40粒~60粒、中小果型80粒~100粒。 12.4 果实套袋与摘袋 可选择纸袋或无纺布袋,套袋时间一般在葡萄开花后20天~30天;疏果后、套袋前应喷一次保护 性杀菌剂,待药剂干后进行套袋。 3 DB33/T 2452—2022 摘袋时间应根据品种而定。对于无色品种或果实容易着色品种,可以在采收时摘袋;深色或不易 着色品种在果实采收前7天~15天摘袋。 13 肥水管理 13.1 施肥原则 按照NY/T 496规定执行。根据葡萄的施肥规律进行配方施肥,使用已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 商品肥料。 13.2 配方施肥 13.2.1 未结果树在 8 月前施氮肥为主,8 月后施磷肥、钾肥为主,薄肥勤施。 2 13.2.2 成年树果实采收后(9 月中旬到 10 月中旬)施基肥,每 667 m (每亩)施符合 NY/T 525 要求 的有机肥 500 kg 或腐熟有机肥 1 000 kg,晚熟品种尽早施用。 13.2.3 稳果肥为高氮中钾复合肥,如 N-P2O5-K2O 配比为 20-8-16 的配方肥 20 kg~25 kg。 13.2.4 壮果肥为低氮高钾复合肥,如 N-P2O5-K2O 配比为 12-8-25 的配方肥 35 kg~40 kg。 13.2.5 采后肥为高氮中钾复合肥,如 N-P2O5-K2O 配比为 20-8-16 的配方肥 20 kg~25 kg。 13.3 施肥方法 13.3.1 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在树的两侧距树干60 cm~80 cm处各开一条沟施入肥料,与土拌匀后将沟填平,每 年交叉位置。 13.3.2 追肥 条沟施,施肥沟远近以沟内少量见根为原则。 13.3.3 叶面肥 500倍~800倍含氨基酸钙镁型水溶肥料叶面喷施,施用量以叶片正反两面喷湿为宜。 13.4 水肥一体化 13.4.1 施肥原则 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施肥。钙、镁、锌、铜肥等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缺”、矫正施用的 原则,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形式进行根外追肥。 13.4.2 基肥 2 9月中旬~10月中旬基施,基施符合NY/T 525要求的有机肥每667 m (每亩)800 kg~1 000 kg。 13.4.3 追肥 花前肥:新梢和花序生长期,施高氮型水溶肥(如N-P2O5-K2O配比为12-3-6加少量微量元素,或相 2 近配方)2次,每次用量每667 m (每亩)8 kg~10 kg。 4 DB33/T 2452—2022 膨果肥:幼果生长初期,施平衡型水溶肥(如N-P2O5-K2O 配比为20-10-20加少量微量元素,或相 2 近配方)每667 m (每亩)15 kg~18 kg,根据品种成熟期早晚,分2次~3次滴施,总量不变。叶面喷 施含钙镁水溶肥1次~2次。 采前肥:浆果逐渐着色成熟时,施高钾型水溶肥(如N-P2O5-K2O配比为10-5-35加少量微量元素, 2 或相近配方)2次,每次用量每667 m (每亩)4 kg~5 kg。 采后肥:葡萄采摘后,施高氮型水溶肥(如N-P2O5-K2O配比为12-3-6加少量微量元素,或相近配方) 2 2次,每次用量每667 m (每亩)8 kg~10 kg。 14 主要病虫害防治 14.1 主要病虫害 葡萄主要病虫害为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和粉蚧、绿盲蝽、金龟子等。 14.2 防治策略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 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应做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 理混用;按照NY/T 393规定合理使用,严格执行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14.3 主要防治方法 14.3.1 农业防治 合理间作,适当稀植;采用滴灌、树下铺膜等技术;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锄草或生草栽培、清洁 田园、平衡施肥等;加强夏季树梢管理,避免树冠郁蔽;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做好冬季清园。 14.3.2 诱杀技术 主要诱杀技术有: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性诱剂诱杀、醋蝇诱杀剂、吸果夜蛾诱杀剂、金龟子诱 杀剂等,见附录A。 14.3.3 化学防治 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在必须防治病虫害种类的发生关键时期或病虫发生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主要病虫防治用药参照附录B。农业部公告等规定的禁止使用农药按附 录C。 15 产品检测 上市前,应对葡萄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可委托有资质单位检测或自行检测,农药残留应符合GB 2763与NY/T 844规定。检测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检测报告至少保存两年。 16 采收 果实糖度达到16度以上可采收。 5 DB33/T 2452—2022 17 标识 17.1 包装样品标识 包装上市的葡萄应在包装上标明品名、产地、生产日期、生产者或销售者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17.2 未包装样品标识 未包
DB33-T 2452-2022 设施葡萄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00:09:13上传分享